课题求平均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1.教师出示复习题: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学生思考,计算出平均数。。学生在求总数和求平均数度过程中了解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1、提供信息,引导观察。刚才我们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出了平每组投中的篮球个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班平均每人投中了多少个。2.指导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3.自学例2,教师点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师:比较一下,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数量关系怎样?4.做一做: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学生思考、讨论后尝试解题。一人板演,其余齐练。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相机点拨。(提问: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学生:先求全班一共投多少个。再求什么?学生:再求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最后求出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不是每个数据的数量,而是每组数据的平均数。要求全部数据的平均数,要先求出每组数据的和,再求出全部数据的总和,然后按照全部数据的个数求平均数。一人板演,其余齐练。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相机点拨。互说解题思路。一人板演,其余齐练。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独立尝试解题奠定了基础。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1.基本练习。2.判断题3、数学测试,小明前三次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四次是94分,求小明四次的平均成绩?1.做练习三的1题。2.判断题:五(3)班同学开展读书活动,一组6人,共读书18本,二组4人,每人读书5本,这两组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①(18+5)÷(6+4)――――()②(18+5×4)÷(6+4)――――()③(18×6+5×4)÷(6+4)――――-()巩固新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联系延伸。师: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想一想,平均数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五.作业。练习三的2.3.5.6题。板书设计:2.求平均数例1例2(解题过程)教学后记: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到加权平均数的解题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先求全部数据的总和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掌握得较好。一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有待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