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泗安镇中心小学孙长义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学情分析:《狮子和鹿》这篇课文中阐述的道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于学生生活有着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虽然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知道这点,却往往下意识地忽略。本篇课文对于这方面是个有效的促进和加强。通过反馈课前预习情况,我发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比较了解,但对于课文蕴含的道理却模棱两可。因此,我打算从“欣赏”和“抱怨”这一对矛盾入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3.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2.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揭题1.直接揭题,提示“鹿”写法,说明本课是略读课文。2.学习“学习提示”二、整体感知1.我们积累了哪些好词?(学生说,教师挑选写在黑板上)2.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好词,一起来看看。(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的多音字)(称、撒、挣)3.读了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先述说,再给提示)鹿()自己()的角,却因此差点儿();它()自己()的腿,却让它()。三、了解“道理”(一)课文哪里提到了“欣赏”?哪里又提到了“抱怨”?预设1:“欣赏”1.生读,出示课文。2.鹿在欣赏自己的什么?(美丽的角)从哪里可以看出角的美丽?3.我有个疑问,既然已提到角精美别致,不就够了吗?为什么还要说像美丽的珊瑚?4.你觉得鹿的角还像美丽的什么呢?5.你觉得鹿的角美丽吗?能把这句话变成赞美送给他吗?小鹿如果听到,他肯定也会说……..6.可是,就是这美丽的角,却让他差点…….(丢了性命)当时是怎样的危险情景呢?(小鹿当时对这对角可能是怎么想的?)预设2:“抱怨”1.生读,出示课文。2.鹿在抱怨什么呢?(难看的腿)到底有多细呢?有没有必要具体地写出来?(对于这四只难看的腿,小鹿都不想多说)3.老师这里又有个疑问了,“怎么”一词经常是出现在问句里的,这里却是感叹号,难道这里的标点符号弄错了?(小鹿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虽是疑问,但表达的是强烈的否定)4.不管小鹿如何抱怨自己难看的腿,但在危险时刻却………(狮口逃生)(二)一句“欣赏”,一句“抱怨”,内容虽截然不同,但有一点却比较类似,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三)读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学生畅谈)顺势引导读最后一段。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若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请想想“狮子和鹿”)四、比较,了解“寓言”1.《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先试着说说看)2.给“小提示”3.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就叫“寓言”。4.提到寓言,就不能不提到《伊索寓言》,推荐《伊索寓言》。板书:28.狮子和鹿美丽的角丢了性命难看的腿狮口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