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案例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湖北省应城市二中易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理解物种的概念。(2)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3)理解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认识物种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3、情感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物种和隔离的概念。2、物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物种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再共同总结。教学策略:本内容主要的难点在于有很多概念教学,如物种的概念,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学生理解并能运用概念分析问题是这节课的目标,因此难点也就在让学生形成、运用相关概念,为此在设计课程时,注意使用各种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去探究,形成概念。而物种的形成过程则比较复杂,抽象,因此采用了视频和动画使其更直观。教学过程:师:播放电影《金刚》中的片段,问道电影中人类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发现金刚的?生:印度洋中的孤岛。师:好莱坞的编剧这样的剧情安排,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有没有科学道理呢?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这节课──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过渡:谈到达尔文,大家一定会想到他的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但其实他还用一项鲜为人知的成就,就是进化蓝图—“生命之树”。师:我这里也有一棵“生命之树”,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在生物分类学上代表的是什么呢?生:物种(进行了较长的思考)创设情景:树上的两片“叶子”(两个物种),如马和青蛙师:你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什么?生:根据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如青蛙没有毛皮,而马有,青蛙能吃虫,而马吃草师:但是这样区分不同的物种可靠吗创设情景:树上的另外的两片叶子,马和驴师:它们如果从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去区分可靠吗?生:(大笑)他们突然发现根据这区分不同的物种是不可靠的。创设情景:不同物种之间的本质区别?师:马和驴能交配吗?生:能,后代叫骡子。师:骡子可育吗?生:不可育师:这说明不同的物种之间的本质区别是?生:不同的物种不能交配或交配以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问:根据不同物种之间的本质区别能给物种下个定义吗?总结:物种的定义: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展示:“人面蜘蛛”和“圆蛛”的图片。师:最近,很多地方都有人面蜘蛛的报道,有的人说“人面蜘蛛”是一个新的物种,有的人说只不过是“圆蛛”的一个变种而已。师: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人面蜘蛛”和“圆蛛”是不是同一个物种?生:将它们进行杂交,看是否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如果能,说明是同一个物种如果不能,说明不是。过渡:同一物种之间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的后代,而科学家们把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者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称为生殖隔离,它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本质区别。展示:1、图片素材—马和驴,狮子和虎,山羊和绵羊。2、图片素材—Abert松鼠和Kaibab松鼠,东北虎和华南虎,总结出地理隔离的定义。总结:隔离的定义,指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是隔离的两种类型。过渡: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物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达尔文贝格尔号的帆影去远行。展示:1、flash动画—达尔文五年的环球考察路线图,金刚岛恐怖物种的视频。2、BBC出品关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纪录片视频,观看之前提醒同学们思考:加拉帕戈斯群岛是如何形成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各个岛屿的地理环境相同吗?展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图片。引导探究:它们在什么结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鸟喙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它们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喙分别适合于吃什么样的食物?分组讨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物种是如何形成的?动画展示:群岛上“大地雀”的形成过程。归纳:1、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地雀的形成过程。2、物种形成的其它方式。结课:好莱坞的编剧将金刚的发现之地安排在孤岛上有它的科学道理吗?但是《金刚》它毕竟是一部科幻电影,电影中有没有一些情节安排不符合科学道理呢?如岛上至始至终只有一只金刚,这符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