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记塔河三中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主备人:林文钰【课题】:§1.5.3近似数〖学习目标〗:1、理解精确度的意义。2、能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学习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按给定的精确度或有效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所需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明确任务1.自学课本45~46页内容,初步了解近似数、精确度概念和意义,在教材上圈注重点,并整理做好笔记。2.体会目标,探究问题(分组交流、小组合作、实施帮扶)⑴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数字有关的问题。例如,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边这里的3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这样的数叫做()数。再例如: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960万这个数只是接近实际面积,但与实际面积还有差别,这样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⑵我们都知道圆周率=3.14159……。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有≈3(精确到个位)≈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3.14(精确到0.01,或叫做精确到百分位)≈3.142(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3.1416(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二.展示提升,突破重点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⑴3.57;⑵25.0;⑶23万;⑷7.4×10。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取近似值。⑴4.3049(精确到0.01);⑵104500(精确到千位);⑶5.2349(精确到0.01);(4)0.0158(精确到0.001);(5)304.35(精确到个位)。(注意:比较大的数取近似值时经常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1)如果一个数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是2.56,那么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A、2.54<<2.57B、2.545<<2.5751教(学)记塔河三中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主备人:林文钰C、2.555≤<2.565D、2.555<≤2.565(2)近似数3.2的准确值的取值范围是()A、3.1<<3.3B、3.15≤≤3.25C、3.15≤<3.25D、3.15<<3.5(3)一根竹竿长约1.73,那么它实际长度的取值范围是多少?三、课堂小结:谈谈今天你的收获。四、当堂检测:1、填空:⑴2.7954精确到0.01得();⑵近似数0.0040精确到()位。(3)近似数40.6万精确到()位。2、选择题:把30974四舍五入,使其精确到千位,那么所得的近似数是()A、3.10×10B、3.10×10C、3.10×10D、3.09×10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⑴0.9541(精确到十分位);⑵2.5678(精确到0.01);⑶14945(精确到万位);五、课后巩固:1、填空:(1)近似数4.06×10精确到()位。(2)近似数40600精确到()位。(3)3.6万精确到()位。(4)3.5×10精确到()位。★★2、据统计,中国平均每人每天大约产生1.5千克垃圾,假设中国家庭,商店和工厂等生产的垃圾可压缩成棱长为0.5米的立方体,每一个这样的立方体约为100千克的垃圾组成,那么全中国人一天的垃圾将产生多少个这样的立方体?有多少千克?总体积有多大?(中国有13亿人口)3.教材46页练习(1)~(4)题。4.教材47页习题1.5第6题。六、课后反思:(反思分析)1、教法和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教(学)记塔河三中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主备人:林文钰2、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以小组交流、合作展示为主线,教学流程以“复习巩固——交流反馈——合作展示——讲解提升——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六大环节进行,通过设计一些生活中有关数字的问题,应用小学的知识及预习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通过本节学习,要让学生能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值,这一系列活动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展示的形式呈现,而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在授课前一天预习导学稿中的内容,在正式开课前给予几分钟的时间交流疑难问题,然后分配各小组任务重点研究,重点展示。我也采用了多媒体,运用课件的作用起到点拨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