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在区域活动中发现我们班每天都有一次区角活动,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经常发生一些冲突,比如说我们的孙旭磊小朋友吧,每天都要抢一些小朋友的玩具,所以孩子总是不停地向老师打报告.作为老师,我一般总会说:旭磊,你不可以这么做,你还给他好吗?”虽然他还,但是几天下来,他丝毫都没有改变他抢的做法.我想,可能自己在对他进行教育时语言的表达不够坦然,明确,让人容易接受.于是我就试着换另一种方式.也许他会改正的.今天,区域活动开始了,我发现旭磊把周婕正在玩打木桩的锤子抢去玩了,我马上走过去,蹲下来耐心地问:“旭磊,你把周婕妹妹的锤子抢过来自己玩,这种做法对吗?”“我也要玩打木桩的工作.”旭磊似乎很有道理的回答,见此情景,我就把问题抛给他.“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来抢你正在的锤子.你会同意吗?你会高兴吗?”他站着不说话,头也低下来了.于是我又继续说“小朋友没有玩具玩了,她会不高兴的.老师知道你喜欢玩打木桩的工作,但是不经过人家的同意,就去抢人家的玩具.是不讲道理的哦!”他还是不说话,但是从他的眼里可以看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作法是错的了.于是我接着说“不如这样吧,我给你想个办法:要么你和周婕商量一下,能不能两人一起玩.要么你稍等一下,周婕不玩的时候,你再玩好吗?”这回他很高兴地答应了,并把锤子还给周婕,说“你玩完后,让我玩一下好吗?”文婕答应了,我这时给他竖起大拇指说“旭磊,你真棒!”通过这件事让我体会到换另一种语言表达.往往会起到教育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