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是新课程背景下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我认为集体备课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1.能发挥集体的智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在集体讨论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比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有利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案,形成教育合力。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3.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我们常常在讨论教案时,结合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对各流派的教学观点和方法加以讨论和比较,分析一些老师的教学点,探讨怎样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集他人之长为我所用。由于讨论中认识逐步得到了统一,所以教学中能做到齐心协力,步调一致。4.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面对新课程,不少人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5.有利于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之少走弯路。集体备课中新老教师互相学习,老教师起了传、帮、带的作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年轻教师能较快地学会怎样分析,处理教材,怎样围绕重点进行讲、练、用等活动,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控制课堂等等。他们在集体的帮助下,能较快地走上教学正轨,摸索出一些有益的实践经验,较早地熟练教学。6.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首先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1.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所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新老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都面临着重新熟悉新课程的重任。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新课程的内涵。2.借助合力提高备课的质量与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材,教师还要对教法进行深入地交流,其结果是汇集个体的备课成果,形成集体智慧,这样必然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3、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集体备课的过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理解教材,掌握教法,还要教师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钻研教材的,提高备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其次要有一套好的做法。1.中心发言人备课内容每周只限于2——3课时。物理学科要安排每课一个主讲人(习作和练习分别视作一课),每周至少要安排两至三人主讲。目的是保证每个人有充分的精力将主讲的内容备深、备透、备精,切实让大家受益。这与以往每周一个主讲人,要备一个单元内容,压力大,任务重,备课浮浅相比而言,中心发言人的备课质量和发言质量当然要高得多。同时,我们还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承担主讲任务,骨干教师要安排在先,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安排在最后,给他们充分学习和储备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独立备课的水平。2.提倡中心发言人充分搜集优质备课资源。选择好的教学网站、好的教学刊物上的已有参考资源,可以为我们备课、教学减负增效。中心发言人备课前要大量搜集相关资料,如教学设计、作业练习、课外拓展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但要精心挑选,认真思考,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严禁不加选择、不加思考、不加修改的拿来主义,坚决反对以搜索——下载——粘贴的简单方式备课。若不加选择,照搬照抄,一经查实,便惩罚其手写详案。这一规定给我们教师充分的学习与选择的机会,特别是以往很少上网查阅资料学习的教师,现在要绞尽脑汁去搜索、比较、选择,大大地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备课水平。同时在交流讨论的时候,他们往往把搜到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