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要做好父母,请先修炼自己不断变换的、耀眼的外在光环没有换来张德芬想要的满足和快乐感,她改变方向,向自己的内心探索要答案,经过7年的时间她渐入佳境,不仅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更成为了更好的妈妈。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父母,做好父母,请先修炼自己。曾经,她也爱发脾气,也期望孩子优异张德芬从七八年前开始关注心灵的成长和修炼,而在那之前,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哥哥6岁,妹妹5岁。她开玩笑似的说:“有时候真希望可以把他们两个重新养一次。”以张德芬今天的修炼成果,她当然不会将自己埋头于无谓的懊恼之中“其实也没关系,孩子本身就是来陪父母做功课的,从任何时候开始,只要父母安心地、开开心心地学习就可以了。”不过,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张德芬相信自己一定会比过去做得更好。“我怀孕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要听听音乐,一点也没想到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影响胎儿将来的七情六欲。”张德芬说,那时候她心情不好时脾气照发,遇到事情很容易着急。而且以她的性格,总是希望孩子将来像自己一样,在学业或其他方面都很优秀。随着长时间的自我修炼和改变,她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了许多,对孩子的期望也在这几年发生了变化。“我现在对孩子课业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他们到时候能进入一所大学,平时打打工,接触接触社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行了。我不需要他们考上哈佛,光宗耀祖。最大的期望反而是他们拥有管理好自己情绪的能力。”张德芬说,自己曾经深受情绪之苦,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她不希望孩子们像她曾经那样。以真正的成年人的心态面对孩子也许因为第二次当妈妈时张德芬有了更多的经验和平和心态,也许因为女儿的DNA中天生携带了更多积极和快乐的因素,女儿似乎一生下来就是大家的开心果,是情绪管理的好手,因此张德芬对她并没有太多担心。相反,哥哥却是一个有很大情绪问题的孩子,“他不仅情绪起伏大,而且负面情绪多,甚至有些胆怯和退缩。可能他从我这里遗传到的负面因素更多。”张德芬说,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经常让她抓狂:“他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波动情绪,比如小狗吃了一大块巧克力,他会因为担心小狗急得在地上打滚,大哭。”当时的张德芬,并不懂得如何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只是觉得儿子完全没必要这样。她会很自然地否定儿子的行为和感受,越否定,儿子情绪越崩溃。“我当时还想:这孩子怎么这样?那时,完全没有给他空间,完全做不到接纳。”在不接纳孩子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同时,张德芬也隐约感觉到有些奇怪:为什么儿子生气的时候,我自己也会跟着生气?我应该很爱儿子、包容儿子的,为什么和那样和小孩子计较呢?随着不断地修炼,不断地走进自己的内心,张德芬发现,每次孩子发脾气或者不听话的时候,都会让她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任由大人欺负、压制而毫无反抗能力的小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她的心底里便产生强烈的无力感。现了这种感觉之后,张德芬开始试着用觉察内心的方式,和自己内心里那份被触动的、被揭露的无力感待在一起。她让自己去感受,去接纳这种感觉。慢慢地,她感觉好多了,“我把自己的内在小孩安抚了之后,发现自己有能力去安抚儿子了因为只要我内在的小孩不出来捣乱,我就可以用成人的身份和心态和儿子互动,而不是像两个孩子在吵架。”让自己的心尽量安住在平静和包容中几个礼拜之前的一天,已经晚上10点多了,张德芬看见儿子不但没睡觉,反而在大发脾气,而10点是她给儿子规定的睡觉时间。如果换了以前,她一定会想一堆讨厌的后果然后一股脑抛给儿子:这样发脾气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今天睡不好明天又要没精神!但是,现在内心变得更宽更平和了之后,她不再那么容易在意了。她平静地走过去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哥哥在生妹妹的气,气她弄坏自己的东西。张德芬坐在儿子身边,没有一点怒气和烦躁,只是静静地听着他说妹妹的不是,偶尔附和着说:“哦,妹妹真是不应该,如果是我我也会很生气。”让儿子发泄了一会儿之后,张德芬用比较轻松和尊重的语气对他说:“那个被你一直骂的妹妹早已安然入睡,而你还在这里生气,你觉得值得吗?”“我本来想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