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80页~第81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学生逐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会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2、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掌握画高的技能。【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画相应底边上的高。【教学过程】一、三角形的概念1、课件出示三角形,学生自己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征。【课件出示三角形】师:你们认为这些都是三角形,那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板书: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师:这些是三角形吗?为什么不是?师:那你觉得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自学书本上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把你认为的关键词全出来。(突出“围成”)全班齐读。师:你觉得这句话中谁是关键词?师:围成是什么意思?判断图形,明确围成的的意思就是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二、三角形的高、底和画高(小组合作)【锐角三角形(重点落实)————直角三角形(知道有两条高和两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感知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面)】1、高和底的概念。(顶点和相应的底)师:我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哪间房子是它的家?生:高的那间房子是它的家。师:你们说的高是指哪里?生:从房顶到地面的长度。师:我这里有三幅图,哪幅图把你们心目中的高画出来了?生:第一副?追问:为什么不是第2幅?(斜了)为什么不是第3幅?(没有经过顶点或者没有从房顶开始)师:你能说说什么是高吗?师: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高的?出示课本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师:你理解的和它一样吗?对于高和底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三角形有几条高?三角形中有几条底?它们分别是哪个顶点对应的底?2、三角形的表示。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顶点A对应的底是()。顶点B对应的底是()。顶点C对应的底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条底】师:猜猜看,三角形中有几条高?生:3条高。师:为什么有3条高?生1: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每个顶点到它的对边都可以作一条高,所以有3条高。生2:三角形有3条底,每条底上可以作一条高。3、在三角形中画高:明确画高的技巧。(小组合作)教学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角高。(1)学习要求:1、请你选择其中一条边为底,画高。标出相应的“底”、“高”。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画高的。3、讨论:画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2)小组汇报(请画了3条不同高的小组上台汇报,并收集错误的画法)汇报要求:会说“我是以()为底画高的。”生1:我是以BC为底画高的(标出“底”),我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底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顶点重合,沿着直角边画高。(标出“高”、“垂足”)。生2:我是以AC为底画高的......。生3:我是以AB为底画高的......。小结:明确在三角形中画高的技巧:1、找到顶点和它相应的底(标出“底”)。2、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底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重合。3、沿着直角边画高(标出“高”、“垂足”)判断:这些同学画的高对吗?(3)电脑演示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画高的动态图。【板书:3条高。】教学直角三角形中的三条高。【几何画板演示,移动顶点A】师:在三角形ABC中,以BC为底,移动顶点A,你发现了什么?生1:高随着顶点A的移动而移动。生2:高都在三角形里面。【当顶点A移动到AC与BC垂直的位置】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以BC为底的高和AC重合了。生2:直角三角形中的高和直角边重合了。师:如果以AC为底,它的高是谁?生:以AC为底,它的高是BC。电脑演示:直角三角形中三条高的画法。小结: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其中两条高是和直角边重合的。教学钝角三角形中的三条高。【几何画板演示,继续移动顶点A,直到三角形ABC变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三角形ABC变成一个钝角三角形,以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