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课堂实录师:生命是什么?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品读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感到生命正在“流动”,正在“生长”。(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谈生命”这一课题)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景物以及我们熟悉的作品?生1: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生2: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3: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藏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师:学习本课我们要明确两个学习目标:一是通过赏析文章重点句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二是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谈生命》全文只有一段,但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划分层次结构,将全文的一个段落变换成几个自然段来读,并想想这样划分的理由。(学生进入自由朗读状态,或举笔勾勒,或托腮沉思,或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师:谁来谈谈划分方法?(生1回答,多数同学点头表示同意)师:那好,下面让我们按着划分出的层次朗读课文,把冰心先生对生命的感悟也读出层次性来,老师来读第一层,男生读第二层,女生读第三层,咱们再齐读第四层,好吗?(师生同读,渐入佳境)美文美赏、读出情感。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阅读思考后,找出标志性词语)(学法指导:阅读文本,要用笔圈点勾画出文中标志性的词语。)2.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他们什么特点,说说他们的象征意义。师:在作者笔下,生命既像“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树”,这两大比喻就像是两段短小隽永的散文诗,你能把两个比喻的主干挑出来读一读吗?你认为这两个比喻有道理吗?你更赞同那一个说法,说说自己的认识。(学生自主读书,挑出主要句式,圈点勾画)生1:我找到的句式是:①“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②“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师:找的不错,谁能说说自己更赞同哪一种说法?生1:我觉得“一江春水”好,四个“有时候”,体现了流程的丰富多彩。春水奔向海洋的过程曲曲折折正好像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生2:我觉得“一棵小树”更好一些,小树成长壮大的过程历经风风雨雨,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正像生命的过程就是进取、斗争的过程。生3:我认为两个都好,难分高下,“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谁能把这种感悟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试着把这两个比喻句有感情的读出来。(部分学生举手,教师指名一名男生朗读,)师:谁来点评一下生1:我觉得他读的挺平淡,“他聚集起许多细流…一泻千里”,这些句子都非常连贯顺畅,应该读得有气势,有力度,另外,有几个重要的词语,“快乐勇敢”“享乐”“愤激”“怒吼”等,都是表示情绪色彩的,也应该重读。师:那你愿意依据你的理解读一下吗?师:纵观全文,作者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师: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师:下面,我们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