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熟读课文,对生字新词能读正确,写正确,解释明白。明白用比喻阐明道理的论证方法。生字新词:眇: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扪:摸。揣:摸。龠: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譬:比喻。相:形容,比喻。卒:终于,终究。欤:吗,助词,表疑问。没:能潜水。涉:涉水,指徒步涉水。题解:“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相关链接:三苏,指苏洵、苏辙、苏轼,著名古文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大苏:《核舟记》中“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指苏轼。分析课文第一、二、三小节。朗读三小节。默读第一小节,试分句翻译:“问之有目者”——“问之(于)有目者”向“以为日也”——“以(之)为日也”把……当作“与……远”——相比差距很大“未曾”——不曾,没有大意: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没有直接观察,道听途说,对事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