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分析三人形象2、理解作者的“象征”手法和思想感情2、借鉴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灵活运用到写作中。重点难点:分析三人形象,了解其象征意义,明确作者情感。(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1师询问《国歌》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可见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谁愿意去做一个奴才,更不会有人愿意去当傻子,都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人,那鲁迅的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也是这个意思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了解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教师板书,多媒体展示)二、表演找同学上台表演,回顾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谁演的好,为什么,演出了角色的什么性格。三、复习新授,解决重点(多媒体展示)1、文章一共几场对话,谁与谁?学生回答,明确主角——奴才。2、找描写,分析三人性格。多媒体出示表格,教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出聪明人、傻子、奴才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掌握圈点方法。3、找同学回答,师生共同分析三人性格特点、形象特征。4、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单纯写三类人么?师生共同回顾之前学过的鲁迅作品,找出共同点——批判封建社会,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延伸的写作背景理解其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教师板书)四、疑难探究1、如果让你给标题上两种人加上双引号,你会给哪两种人加上?2、既然傻子不傻,鲁迅先生为什么称之为“傻子”?生思考后发言,师引导后明确。五、延伸实际——找出现实中的傻子(媒体展示)六、教师小结(媒体展示)七、布置习作媒体出示题目要求,教师讲授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