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朱自清一、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朱自清。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2、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能背诵全文。能力:1、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2、品味作者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能背诵全文。2、难点:品味作者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方法自学法、分组学习法、信息反馈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图片展示导入【自主学习】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全文及相关资料、工具书2、自学方式:独立完成、分组讨论3、自学时间:5分钟4、自学要求:﹙1﹚、自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2﹚、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并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结合注释查字典解决音、形、义。﹙3﹚、认真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a、划分课文的段落,并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b、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篇课文是通过描绘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的活力和春带给人的希望的?【互动明理】﹙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绿》《匆匆》﹙2﹚、朗读a、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请同学们读准下列字音:酝酿黄晕蓑笠嘹亮应和烘托宛转欣欣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朗润:呼朋引伴:卖弄: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b、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c、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表达出内心的感受。﹙3﹚、认真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a、划分课文的段落,并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盼春;第二部分(二至七段)绘春;第三部分(八至十段)赞春。b、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篇课文是通过描绘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的活力和春带给人的希望的?明确:春草(3段)春花(4段)春风(5段)春雨(6段)春人(7段)【运用提升】师:你喜欢什么季节?说说为什么。【目标检测】1、基训1、2、3题。2、读背课文。第二课时【激趣导入】同学们,你能吟诵关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古诗各一句吗?(抢答)【自主学习】自学指导1、自学范围:全文及相关资料、工具书2、自学方式:独立完成、分组讨论3、自学时间:5分钟4、自学要求: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疑难处可分组讨论交流。A、课文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B、朗读课文第2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2、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C、朗读第三段,思考:1、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2、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互动明理】A、课文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⑵“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B、朗读课文第2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明确:⑴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⑵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⑶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⑷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2、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