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课时第1课时复习目标C: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B:在C层目标基础上,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A:在B层目标基础上,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及原理。教学反思复习过程知识归纳1一、知识疏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见表格)眼睛的结构晶状体太厚,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佩戴凹透镜眼睛和眼睛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晶状体太厚,眼球前后方向太长眼镜的度数佩戴凸透镜显微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望远镜探索宇宙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二、针对性习题例题1:李东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的是()A、放大了的金鱼的实像B、放大了的金鱼的虚像C、缩小了的金鱼的实像D、缩小了的金鱼的虚像例题2: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例题3: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直升机从高空拍摄到的画面,若用拍摄到的画面,若用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20mmB、恰为60mmC、小于60mmD、略大于60mm三、分层巩固练习1、关于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都是()针对性习题分层巩固小结作业2透镜及其应用A、任何光线通过凹透镜都会发散不会会聚B、会聚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发散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才会发散D、凹透镜对所有通过他的光线都有发散作用2、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的是()A、平面镜成像B、放大镜中的字的像C、看到水中的鱼和云D、从投影仪屏幕上看到的房屋3、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的是眼,应佩戴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小物体,看到的是放大像(选填“虚”“实”)四、中考链接1、考古学家鉴别出土文物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往往通过一个光学元件来观察文物,这个光学元件()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凸面镜2、下列现象中,成虚像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有票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C、投影仪投影D、利用平面镜矫正姿势3、若用镜头焦距为f的照相机拍照,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2(选填“大于”“小于”“等于”);若要使取景范围变大一些,则照相机镜头的距景物的距离应(选填“增大”“减小”“不变”)五、小结:前面设定的复习目标达成了吗?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获得了哪些收获?六、作业:本章单元测试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