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0课《凡尔赛公约》和《九国公约》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10月19日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影响。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分割殖民地的掠夺性条约。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暂时妥协。随着各这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重点难点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难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突破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各国的真实意图;指导学生设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内容及影响简表,使知识结构化。对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讲述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问题导学,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师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难点,理解国际关系所反映的实质。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尽管世界历史对他们来说已不陌生,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由于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他们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注意力,还需要更多的间接兴趣来提供维持的动力,如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教具和教法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福煦车箱图片。师: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代表协约国与战败国德国在这节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二战期间,德军攻入法国,德方强烈要求一雪前耻,1940年6月22日法国代表被迫进入这节车厢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宣布投降。后来该车厢被作为战利品运回德国,二战结束前夕被炸毁。那么一战后列强是如何“安排”世界的?为什么不能持久而导致了新的大战?是什么原因使福煦车厢又一次成为法德两国历史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内容。生:学生认真听讲。由“福煦车厢”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凡尔赛条约》学生自主学习,找到巴黎和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参加国和操纵国。多媒体展示材料:美国: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包藏美国攫取世界领导权的打算。英国:要求削弱德国海军、剥夺他的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遏制法国又不主张过多削弱德国。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意大利:要求扩张领土。日本:要求把他在战争中攫取的利益合法化,即占有德国在太平洋上的诸岛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问题: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师讲述性质、结果和《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问题:会议对中国的影响如何?师讲述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启示。多媒体出示一战后欧洲国家疆界变化图:师讲述凡尔赛体系构成、作用及国联的建立。多媒体出示材料:德国:总理谢尔曼:“谁国是签署这样的条学生阅读材料和材料,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通过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切实感受到巴黎和会的紧张气氛,加深对各国之间利益冲突的认识,从而理解巴黎和会的目的和分赃性质,培养了分析材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历史资料的运用,联系以前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