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热点问题首都体育学院李林教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班一、“中央一、“中央77号文件”指号文件”指导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视导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视野野(一)“中央7号文件”解读•1、“中央7号文件”出台的背景•(1)近二十多年、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现状结果,青少年学生以力量、心血管机能为主的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现状堪忧•(2)来自军队近几年征兵中应征青年体质不合格率明显上升的重要信息,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据报道,在北京2006、2007、2008年度征兵工作中,只有约4成适龄青年体检合格。•(3)2006年12月24日,召开了首届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4)2007年1月7日胡锦涛同志对青少年体质高度关注,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5)2007年4月29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6)2007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7)2007年5月7日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8)2007年5月25日教育部、体育总局召开全国电话会议、传达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中央7号文件”的深远意义•(1)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第一个专发文件•(2)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治国理念,关注青少年健康与成长,人民家庭幸福的亲民胸怀•(3)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存在严峻问题的关注与解决的决心•(4)对解决当前学校体育若干问题,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方向指引作用(二)当前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校体育地位的问题•2、学校体育条件的问题•3、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问题•4、课余体育活动的问题•5、体育师资的问题•6、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三)“中央7号文件”指导下新的学校体育观•1、新的教育质量目标观•正确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健康第一的人才质量观把身心协调发展,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把身体健康、体质强健作为人才的首要、核心目标3、开放联动的学校体育发展观•(1)学校与社区、家庭相结合,形成体育教育合力,形成青少年体育网络,构成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2)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相互开放、利用4、逐步法制化、规范化的学校体育观•从国家制度层面到学校层面形成系统和不同规范•(1)青少年体育法•(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3)体育中考、高考的办法等•(4)学生体能国家标准•(5)学生运动技能评价标准5、数字化的学校体育效益观3个12个25-3-3达标五年时间青少年体质达标,3项素质(力量、耐力、速度)改进,3项指标(近视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下降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列入计划),每天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年一次健康检查每个学生两项运动技能,每个学校每年两次运动会6、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学校体育价值观决定国家未来发展人的素质与创新实力制约中华民族复兴和优化发展的体质基础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国际竞争的胜负个人发展成才的先决条件决定家庭幸福与生活质量的根本体育培养精英二、体育新课程再审视二、体育新课程再审视(一)对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评价•1、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方面•(1)方向基本正确•(2)理念比较先进•(3)结构较为新颖(新课标)•(4)政府全力推进•(5)教师专业化发展正在起步•(6)带来了体育教材的多样化•(7)推动了体育课程领域的科学研究•2、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1)理论准备不足国外成功经验与问题(扬弃不足)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教学理论:最新成果(如动作技能发展)•(2)对体育课程传统精华的“一刀切”对传统大纲的历史、进步作用全盘否定•(3)对体育教师群体的“超前”要求把每个体育教师当研究专家对待把每节课当作研究课题(过程)把专家的职责转移给广大体育教师多数人在经验与知识上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