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学习考察体会考察学习上海高效生态农业体会李晓雪为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农业建设。11月12日-11月16日,在农业局领导带领下,赴上海学习和交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进经验。重点考察了崇明区的上海中新泰生农场、西沙蔬菜基地、上海鲜花港、多利农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听取了上海农委领导以及个企业负责人的讲课。了解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看到了生态农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感受了上海生态休闲农业的繁荣、农业科技创新的力量,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从与专家、各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也获得一些启发。一、上海高效生态农业的特点上海从90年代开始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012年上海开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今年又定位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把生态循环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生态农业建设,整合资金、人员、产业结构和科技力量,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休闲农业等着手,逐步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一)坚持生态循环理念持续打造。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区域内农业园区,形成农、林、牧、渔、游等多业立体共生,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共兴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结构体系。中新农业泰生示范农场2012年开始建设,坚持实践“自然生态”理念,推行泰生农法,农场猪粪与植物秸秆堆肥,猪尿通过生化池逐塘过滤,灌溉水生植物和湿地,净化水回用冲栏,将废弃物减少到最低,使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多利农庄坚持生态理念通过四年无偿投入,来改善地力,完成土壤无害化有机转换。鲜花港、西沙蔬菜基地等在规划设计均重视农业园区的生态效应。(二)坚持科技创新支持提升品质。上海农业高新技术运用比较普遍,积极采用现代工厂化生产设施、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把现代生物研究成果诸如组培技术、良种繁育、无土第1页共3页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现代工业的高科技产品如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创出一种“绿化工厂”式农业生产流水线,把对土地、空间、时间和人力的利用发挥到极致,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生产量大质优的农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各农业园区建立研发中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服务“三农”的平台。孙桥现代农业园为上海农业科创中心之一,西沙蔬菜产业园还自主研发智能化育苗设备。(三)坚持对接市场持续培育品牌。园区紧紧围绕上海的大市场需求,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设施优势、信息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体验农业,促进三产融合。中新农业“泰生厨房”和儿童体验园。多利农庄培育上海的会员达到2万户,上海鲜花港郁金香2个月花期游客的停车费可达到100万元,参观的其他园区,每个均有自己的特色展示区。这些品牌均由极高的认可度。二、启示(一)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在中新泰生农场里,来自台湾大学的林宗贤博士专注研究植物生理;微生物与植物保护专家郭克忠博士负责有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农场还聘请了台湾有着8年有机农业工作管理经验的农场高级经理陈泰安进行管理。因此,要在挖掘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精髓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弥补其缺陷,使生态农业转变成现代高效农业。(二)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生态农业的效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促进规范化生产,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经营主体的效益总量,弥补传统生态农业的不足。(三)用契合消费心理的生态循环原理规划农场。通过一产的农业生产连接加工、包装,再联动三产的旅游,真正延伸产业链实现“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在农场设计时候注重消费者体验。(四)制度建设是实施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与一般农业发展模式相比,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但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第2页共3页业在短期内可能要面临一些经济上的损失,比如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投入品和操作规程会增加生产成本,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其产品的真正价值还无法通过现有的市场体系得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往往缺少发展这种模式的动力和激励。弥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