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颗心灵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创新实验学校毛明学【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关怀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潜能生“施肥”,并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另类”,尊重“叛逆”,让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批语温暖起来,让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颗心,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以人为本师爱尊重温暖心灵我们知道,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不仅个人业务素质高,人格品质也很高。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学习和成长道路时,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给我们人生启发,以自己实际行动和真诚爱心感化我们的老师。为师者,应知任重道远,须重师德修养。我县新课改实施已五年了,学生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共性,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个性,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上好每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育人,真正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颗心,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呢?本人结合近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关怀每一颗心灵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快乐不快乐,家长满意不满意,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工作压力大担子重,但敬业者仍能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搞好本职工作。可以说,一位敬业并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可能就是一位师德优秀的教师、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好教师。所以我们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我们应该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以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关注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年级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要么就是父母离婚,或单亲家庭,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或疾病在身等等。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1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和爱护。我们年级有几位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如张洁、蒋海平、蒋江玉等。他们对这些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教育;他们注意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经常促膝谈心,正面暗示,逐步感化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进步不大,但浓浓的师爱已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和抚平。如果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就容易伤害学生的心,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二、平等地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是一种平等的、无私的爱。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是平等基础的爱,是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然而在现实中,也许是由于太忙太累,也许是因为“师道尊严”,老师们并非都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尊重学生。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见到老师就问好:老师好!而老师呢?有的视而不见,昂首挺胸走了过去;有的礼节性地点点头,却不曾仔细看看是谁在向他问好;只有少数的老师会充满真诚地回应:你好!并表扬学生几句。看似平常的画面,从中折射出的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缺失、理解缺失,没有把学生当一个“大人”来平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