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说明一、复习旧知。(1)用竖式计算36÷3127÷3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新知的学习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在课的起始阶段,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法,可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便于学生做好知识上的迁移。复习这两道竖式计算同时也是为下一步的猜想“除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有什么联系”提供知识依据。任何一个猜想都不是随心所欲地凭空瞎想,而应该是有知识基础的、有知识根据的设想。也就是说学生要能够进行猜想,必须要先给学生准备丰富的知识。所以,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知架设一座桥梁,为学生的猜想提供思维的支点。(2)板书课题,提出猜想。假设猜想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对新事物的初步感知作出的一些判断,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用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分析,然后作出一个新的推断。二、创设情境,学列竖式,验证猜想。1、学列竖式92÷30。(1)操作活动:先在小棒图上圈一圈,分一分,看可以分给几个班。再根据小棒图和分的结果想一想怎么列竖式计算。数学活动因操作而出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凡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圈一圈、分一分,再列竖式这样的操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思维的再创造、再发展。(2)展示交流,明确算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有方向。教学本身也是一种有目的的组织活动,问题的提出也就是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就是明确学习目标。这个环节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处理。一是商的正确书写位置,二是竖式中除数30和商3的乘积的写法。及时准确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第一问题:首先出示一错例,商30余2。引导学生观察小棒图,先明确正确结果,再逼着学生在已知商和余数的条件下列竖式。结合小棒图图意引导学生解决“为什么商要写在个位上”,学生会发现被除数92里面最多有3个30,所以要把商写在个位上。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除数30是两位数,能只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吗”,使学生对商的位置的认识上升到算理算法这个层面上。第二个问题,针对学生把除数30和商3的乘积写成“9”,提问:“9怎么来,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结合小棒图引导学生发现3乘的是30个一,得90个一,虽然9写在十位上也表示90,但单位不统一,也不能更好地表示图意。以上这两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学生新知的正确认识有很大作用。(3)回顾规范算法。引导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后,那么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竖式肯定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环节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算法,树立正确的竖式观念。(4)对比发现,验证猜想。教师绝不能让学生感觉验证是可有可无的,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创新的观念想办法进行检验证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就引导学生用转化法把算除法换成算乘法,然后用迁移法把除数是一位数的算法类比到新知中来,再对比异同点论证,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验证了最初的猜想。其实这也促进了学生对笔算除法算法的进一步认识。2、学习例2——解决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的问题。在例1的基础上来解决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独立尝试中把“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看前两位”这点知识类比迁移过来,使学生对算法的认识提高到“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这一层面。同时通过问题“为什么商写在个位上”“商4行吗”,强化学生对算法中“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认识。三、巩固应用。在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的基础上,要使学生形成运算能力,需要进行适量的练习。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形式多样的趣味练习,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为后续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