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摘要]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对于教育都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的启蒙教育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庭教育作为所有教育的基础,更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会决定一个家庭生活的幸福程度,也与一个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老话说得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想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向代表西方文化主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学习借鉴,正确认识并采纳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创新;理解;尊重;平等;务实;自主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些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利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试着从家庭关系,育儿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几方面对比中美家庭教育,从而寻求一种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教育方式,为我们的2家庭教育提供帮助。一、迥然相异的家庭关系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我国的家长总是高高在上,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常常把“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挂在嘴边,凭着自己的处世经验强行替孩子做他们以为对的选择,甚至去“塑造”孩子,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另外,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这么一条,即“长者为大”,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而年幼者则不能与长辈顶嘴,否则即为不孝,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变得圆滑世故。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出现,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并加以重点保护,孩子成了中心人,甚至“小霸王”。家长对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好吃的让孩子独享,该让孩子做的却由父母包办代替了。他们过分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生活上过分优待孩子,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就造成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几乎从未见到父母有打骂和训斥孩子的现象。与孩子交谈,父母不但要注意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听而且会蹲下来认真倾听。他们从小就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年龄小,需要爱护、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平等对待,父母和教师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们的言行,即使从“细枝末节上”也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小主人。[1]父母会尽可能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予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二、大相径庭的育儿观念3中国式家庭教育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于是家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生活得更好,孩子的成功便是父母最大的荣耀,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他们会不惜牺牲一切。于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除了在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外,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别的都在其次。与此相比,美国家庭的育儿观却有很大不同,他们非常重视发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