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18分)槐花飘香王延学五一过后,兰州便成为槐花的世界。大街小巷,飘满了浓浓的槐花香。我上班的学校,操场周围有两面种着槐树。过了五一,无论是去操场跑步,还是打球,都会增加一项特别的内容,就是欣赏槐花。说来奇怪,就那么有限的十几棵树,就那么有限的空间,它们的花期竟然不很一样:五月上旬开始,有两棵就已率先开放,馥郁的香气一阵阵的袭来;接着,其他的也渐次开放。徜徉于槐树下,常常会有一种舍不得离开的感觉。看着那密不透风的槐树叶、槐树花,闻着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摘下一串花,细心看了看,那每一朵花其实很小巧,月牙形状,乳白色。槐树的花都是双瓣的,有的花有两层,有的有三层。漫步操场,空气中弥漫的都是槐花的香。呼吸着清香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真愿意一直待在这些槐树下,看着它碧绿的叶子,还有一簇簇洁白的花蕾,闻着它浓浓的馨香。我喜欢这种自然的花香!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槐树飘香的一个个日子,我跟喜欢锻炼的我的同事,总是一大早来到操场,跑步,打乒乓球,收获着一起锻炼的快乐。每年的这个时候,操场里总有不少专心背书的学生,朝阳沐浴着他们年青的脸庞。晨曦中的他们,是一道美丽的剪影。一直觉得,槐树于兰州,有着非同一般的贡献。作为行道树,它一年四季吸收着无以计数的尘埃,美化着城市。五月,它更是用它浓密的枝叶给人们带来一片片的绿荫,把纯净的香味撒布在了整个城市。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它才名正言顺地成了兰州的市树。比起人们在温室里养的花来,槐花显然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它无需人们为它浇水、施肥,一年又一年,默默生长,默默开花,把它浓郁的花香无私地奉献出来,带给人们无尽的回味。槐花,还常常引发我们对于故乡,对于逝去的童年的深情回忆。我的老家,铁路边种得最多的就是槐树。印象中,一过五一,好多人会争先恐后地采摘槐花。下午刚放学,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就将母亲为他们缝制的简易布袋挂在胸前,赶往叶茂花香的槐树下。有的人等不及将采摘的槐花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放进了口中,品尝起鲜嫩香甜的槐花来。那是个饥饿的年代,一串串的槐花,成了人们的救命花。人们将它采回家,跟面稍一搅拌,加热蒸熟,就会成为无比的美味。玫瑰,牡丹,桃花,梅花,菊花……许多的花,因为被艺术家写在了歌里,它们的名声愈发大起来。槐花,可能是因为它的花朴素,因为它的性格不张扬,似乎不太引起艺术家的重视。有首古老的四川名歌《槐花几时开》,唱得倒是很抒情:“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噻望郎来哟喂∕娘问女儿啊你望啥子哟喂∕我望槐花噻几时开哟喂∕槐花五月哟山上哦开哟喂∕三月里头噻盼不来哟喂∕痴心女儿啊你望啥子哟喂∕日夜站起噻眼望穿哟喂∕天光啊天三月四月五月∕地光好似下雨无暖∕世上星星点点心∕槐花就早早醒来∕女儿问娘啊你问啥子哟喂∕羞似槐花噻口难开哟喂。”五月的兰州,因为有了飘香的槐花,我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芬芳。(摘自《语文周报》)1.文章说“一直觉得,槐树于兰州,有着非同一般的贡献”,细细品读,说说槐树对于兰州的贡献主要有哪些?(4分)2.作者写槐花,文中为什么还要提到“玫瑰,牡丹,桃花,梅花,菊花……许多的花”?(4分)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联系上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用。(6分)(1)五月上旬开始,有两棵就已率先开放,馥郁的香气一阵阵的袭来。(2)有的人等不及将采摘的槐花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放进了口中,品尝起鲜嫩香甜的槐花来。4.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1.吸收尘埃美化城市带来绿荫撒布香味(答出一点可得一分)2.运用衬托手法。(2分)用这些名声大的花来衬托槐花的朴素、性格不张扬与默默奉献精神。(2分)3.(1)“率先”拟人化地表现出槐树想及早开花把馥郁的芬芳带给人们的情态,(1分)也表达出我期待看到槐花开放的心情。(2分)(2)“迫不及待”表现出人们对槐花的渴望,(1分)槐花不仅味道甜美诱惑人,更是饥饿年代的救命花。(2分)4.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2分)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2分)阅读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