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导入及案例初探官宇一、诗词导入法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战国时的楚辞、两汉时的赋、两晋南北朝时的骈文、唐时的诗、两宋时的词、元时的曲、明清时的小说等流传都非常深远,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诗和宋词,中国历代著名的大诗人、大词人比比皆是。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钩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拉近中国古代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轻松的介入学习。而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要从几千首唐诗宋词中认真挑选,既能符合教学实际,又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把握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情景去独立创作诗词,这样达到的效果会更加意想不到,因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关心的往往是教师自身的因素,而教师所肩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相比教师自身因素所受到的关注要小一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将两方面有效结合,肯定会使你在学生中间有大批的“粉丝”。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我们在导入时可以先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接着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穅。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案例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笔者特意自创了一首诗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共和国之恋李荣伟鸦片战争国祸起,虎门硝烟抗争开。太平天国壮志悯,义和拳团神威显。戊戌百日六君子,辛亥短暂孙逸仙。半殖半封悲中国,牛鬼蛇神祸华夏。十月革命劲春风,七月建党耀神州。二十八年终奋斗,百十余载尽雪耻。终朝一日换旧颜,万民欢腾谱新篇。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主义万年存。诗词导入法相比其它导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在教材基础上深挖诗词本身的内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那么教学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二、歌曲、戏曲导入法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古今中外历史上歌曲、戏曲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歌曲中的民歌、童谣、影视歌曲或是流行歌曲,再诸如戏曲中的京剧、晋剧、黄梅戏等,这其中不乏被人们所广泛传唱的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在影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歌曲、戏曲通过电影、电视等传媒手段迅速传播并广为流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知识迅速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易于受到身边诸多外在事物的影响,特别是歌曲的影响,早先广泛存在的“追星族”就最能说明问题。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结合教学背景并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选择的选用古今中外健康向上的经典名曲以期产生学生学习历史的共鸣,这是我们所必须要做到的。当然,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单纯用歌的形式如教师清唱或是学生合唱,可以单纯用曲的形式如播放经典名曲或是现场弹奏名曲,亦可以用歌曲相结合的形式如播放经典歌曲、戏曲等等。案例一: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我们在导入时可以参用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来进行,在播放乐曲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体会到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浪漫、真挚的爱情氛围和泰坦尼克号最后的悲剧情节,然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这艘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豪华邮轮在当时为什么能够被建造出来?当时有没有办法让濒临绝境的泰坦尼克号免于撞上冰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去寻找答案。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三字经》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