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教学设计靖安县罗湾初中吴景清一、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为新授课,《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为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三节,教学内容一节课完成。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电磁铁及其在现代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认识电磁铁的特点;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为第四节《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的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本节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扩充课堂容量,形成高效的学习。,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面临的教学对象为宜春实验中学的初三学生,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比一般的农村中学的要高,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三、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和自动控制中的应用。(2)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3)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了解电磁铁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通过一系列的制作、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实验的意义和价值。四、教学重点(1)电磁铁的特性。(2)电磁铁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五、教学难点(1)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2)利用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实验探究。六、教学媒体漆包线、铁钉、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小磁针、实验室电磁铁10组,大头针若干,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设想:本节课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认为应该以成功完成探究实验为载体,通过以下方面达到教学目标。首先,课堂设置大量的学生提问,内容有对旧知识的回顾,也有对新知识的思考,注重学生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其次,通过一些图片对电磁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内容的兴趣。再次,对教材中实验得出结论的部分,老师重点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指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本节课的引入时通过播放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等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内容的兴趣,引出课题。这样引入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和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电磁铁的概念在学习电磁铁的概念前,通过图片对前面的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进行复习,在螺线管的基础上加上铁芯,观察指针偏转的角度,学生会发现指针的偏转角度就大了,这个实验表明了螺线管加上铁芯后磁性增强了。从而得出电磁铁的概念:电磁铁就是一个带铁芯的螺线管。学生可以自己获得知识: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引导学生回答:铁芯插入通电螺线管,铁芯被磁化,也要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有磁铁产生的磁场,因而磁场大大增强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为后面的认识电磁铁的教学打下基础。并且可以实现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本部分内容的设计,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铁芯在电磁铁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增强磁性,至于为什么要用铁这种物质,而不用钢或其他的金属,要让学生学习了电磁铁的特性后再进行发问。(三)认识电磁铁本部分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活动1中的A活动进一步认识电磁铁的构造,进一步对电磁铁的概念加以理解。B活动主要使学生认识到电磁铁的特性就是电磁铁通过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在电磁铁的使用过程中,要消耗电能,产生了磁,也就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在这部分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接使用实验室的电磁铁,通过开关来控制电流的通断。磁性的检验有多种,可以是采用小磁针来进行检验,也可以采用大头针来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