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社会规则与正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人的规则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在规则意识的认知方面还是比较模糊的,在规则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如,一方面,他们对不遵守交通规则、打饭不排队等违反规则的现象比较憎恶;另一方面,他们会受到社会世俗的影响,对一些违反规则的人和行为没有受到惩罚而感到茫然,有时也会产生从众心理,为一己之便而违反规则。因此,对初中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八年级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社会公共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历与体验。因此,对初中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制度规则的重要性,知道正义的制度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它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实现社会活动的公平合作。了解道德规范与法律制度虽然有区别,但目的却是相同的,都在于保障社会合作的公平。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行为、什么是丑恶的行为。懂得正义的四项基本要求,并通过探究园的“情境研讨”、“思考与交流”等活动以及阅读与感悟,初步树立学习的正义感和规则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探究园之“情境研讨”活动,明白社会生活处处都有制度规则,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制度规则,遵守制度规则不仅是个人习惯和个人素质的小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生活与社会合作是否有序、是否高效、是否公平和是否正义的大问题。通过探究园中的“思考与交流”活动,学习如何处理道德规范与正义的关系的问题,知道“见义勇为”对未成年人来说,仅是一个道德问题的制度要求。树立正确的正义感,知道“见义”应“为”,最好的办法是“智为”,既要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又要能维护社会的正义。通过实践与评价中的“我思我行”活动,在遵守制度规则与道德规范方面产生一定的认知和情感,初步内化学生的正义感和规则意识。通过实践与评价中的“情景剧场”活动,明白正义是需要人们通过对制度规则和道德规范的遵守才能得到保障的。通过阅读与感悟中马丁•路德•金的故事及其演讲词的阅读,提高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权利观念、正义感、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初步认识制度规则与正义的关系、道德规范与正义的关系,了解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中国人的规则意识现状以及外国人的规则意识,激发学生的正义感的规则意识,知道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遵守社会规则的优秀公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有正义感的人。教学难点:正义的制度有效保障了社会合作的公平性。【教学方法】情景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对话式教学法等。【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环节设计】第1课时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图片材料《Superman超人》。提出问题:①你眼中的超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多数会回答“超人是正义的化身”。)②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正义的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③举例说说你在生活中所见的你认为是正义的人和行为。教师结合古希腊神化人物,简要解释“正义”一词:即正义与邪恶相对立,指凡是符合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的行为或观念。引出课题:《制度规则与正义》。生动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巧妙的设问,既能引出课题,又留有疑问。模拟网上论坛阅读材料: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据悉,肇事者的父亲李刚是当地的公安局副局长。此事一出,网民一片哗然,并引起广泛热议。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事?组织学生模拟网上论坛,各抒己见。以社会热点新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帮助学生认识正义的表现,强调制度规则对社会生活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性。教师分析引导: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是一个按照制度和规则来管理、运行的系统。遵守制度规则的人是正义的人。遵守制度规则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肇事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他人生命安全,甚至妄图利用父亲的职权享受特权,这是一种不正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