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任课教师:陈锋政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共包括两目: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二者的内害联系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包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又包括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第一目为第二目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本框题又为上一框题提供了方法论意义。因本题内容的重要性,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系统与要素的主法论要求;运用相关原理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初步具有全局思想,又能搞好局部的处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家”与“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集体主义意识。教学方法:为达成课标的上述要求,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适量的文字材料、音像资料、漫画等学习资源,通过事例探究、讲授分析、合作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人机协作等多种智能。教学重、难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框题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也是多样的。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是普遍联系的一种。(二)讲授新课:框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课时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课堂探究:(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探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课堂练习:(1)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答案:C(2)下列名言说明了整体和部分有怎样的联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3)完成下表: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