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一轮复习思想史、科技史、文艺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文化: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和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和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小农经济逐步确立。诸侯混战,宗法分封制逐步崩溃,专制主义中央诸侯混战,宗法分封制逐步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步出现。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步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崛起。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思想宽松,多元发展。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思想宽松,多元发展。思想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社会意识)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存在)的体现。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1)孔子主要思想: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1)孔子主要思想: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民本思想)、改良政治、中庸“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实际问题有教无类(平等、私学)、因材施教等其他成就: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2)老子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2)老子哲学思想:道是万物本源,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思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无为而治,愚民政策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眼中的理想社会: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2)老子哲学思想:道是万物本源,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愚民政策,小国寡民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2.百家争鸣(战国)——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儒家孟子:性善论;孟子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2.百家争鸣(战国)(1)儒家①孟子:性善论;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先义后利)。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2.百家争鸣(战国)(1)儒家②荀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思想史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一)时代特征(二)内容1.儒道创立——孔子及老子(春秋,均为没落贵族)2.百家争鸣(战国)(1)儒家②荀子性恶论(人性虽本恶,但后天环境对人发展起重大作用,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