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车排子镇中心学校齐越2017.3.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4-25的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忆:加法运算定律。猜想:乘法运算中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定律呢?2、口算:2×5=6×8=4×25=36×8=125×8=102×3=问: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乘法运算中的三对好朋友:2×5=104×25=1008×125=1000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乘法交换律1、课件出示图片。2、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图中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还可以5×3,所以3×5=5×3。请大家观察这个等式,它有什么特点?3、你能照着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4、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他写的对吗?还有吗?5、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6、交流发现,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归纳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交换律(板书)7、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用文字: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用图形:▲×★=★×▲用字母: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二)教学乘法结合律1、出示例题2: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25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2、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3、让学生自主解答。4、交流解答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还能怎样算?5、这道题目有两种方法,那你能用“=”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吗?(25×4)×6=25×(4×6)请大家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一下。6、交流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说说,找出相同点:结果一样,数字一样。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7,那你能照着再写几组这样的等式吗?8、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请大家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吗?从上面的例子能得出什么运算定律?10、交流发现,让学生说一说,归纳出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它们的积不变。揭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板书)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那乘法结合律可以怎样表示呢?字母表达式:(a×b)×c=a×(b×c)让学生读一读,并再说说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并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充分的交流,发现规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结合律。]三、比较乘法与加法的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现在请同学们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四、知识应用。1,先填空,再想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5×16=16×()5×(14×9)=(5×)×()25×13×4=13×(×)先填空,再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最后一个先用交换律,再用结合律,如果学生不清楚,分步写出来转换过程。[设计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