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病》学习体会万启洲我们都知道。身心健康是一切价值的前提。健康的身心如同活水之源,使我们在拼搏和奋斗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获取不竭的力量,实现事业的成功,拥有幸福的生活。同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构筑坚实的管理基础,建立持续发展的机制,勇于反思、敢于担当,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才能根基深厚、枝叶繁茂,成为长久不衰的“百年老店”。然而,有些业绩斐然、发展前景不错的企业,为何昙花一现、辉煌不再。究其原因,是自满和怠惰情绪在作怪,固步自封阻碍了发展的步伐,企业不能自觉或及时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从而产生浮躁习气和官僚作风,或多或少地染上一些“痼疾”,如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盲目自大、决策缓慢、体制老化、文化缺失等等,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必将使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走向消亡。《公司病》针贬时弊,通过剖析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病症”,以例证说明企业在遭遇种种危机与困难时的应对策略,使人警觉、发人深省。为此,集团公司曹广晶董事长特别向集团公司干部职工推荐《公司病——企业风气改革大师的诊断与处方》并题写荐书寄语:“企业要象人一样经常体检,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三峡集团免除疾病困扰,永葆健1康,充满活力。”这里,我结合《三峡枢纽管理创一流规划(2011~2015)》的编制、宣贯以及办公室的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想。一、《三峡枢纽管理创一流规划(2011~2015)》的编制背景当三峡工程建设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集团公司领导高屋建瓴地提出,要认真研究三峡枢纽运行管理,努力提高枢纽运行管理的水平,最大程度发挥三峡枢纽的综合效益。对此,我的理解是:(一)三峡枢纽所处的社会地位,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崇高第1页共11页的使命感,具备相匹配的管理水平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兼具防洪、抗旱、供水、航运、生态、泥沙、发电等七大功能,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而且整个枢纽的综合效益还在不断地发挥和拓展,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不断提升。这样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民族工程,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崇高的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以确保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二)三峡枢纽进入运行管理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转变管理理念长期以来,三峡工程的建设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瞩目,无数的专家学者和建设者们为了三峡工程的规划、论证、设2计、施工呕心沥血,甚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由于有一大批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代表中华民族勤劳和不屈精神的建设者,使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被攻克,三峡工程建设才得以圆满完成。然而,要运行管理好这个汇聚无数人心血、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三峡枢纽,面临的是比工程建设更为复杂和艰巨的一项长期任务。工程建设的技术问题可以倾各方之力集中研讨和论证,而三峡枢纽的运行管理不仅要面对来自工程本身长期运行和管理的专业技术问题,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变化着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一流的管理水平、以更加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积极、妥善地处理新问题、克服新困难,确保枢纽稳定、安全、高效运行。(三)三峡枢纽在集团公司的地位,要求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实现创一流的管理目标集团公司领导多次强调,“三峡工程永远是三峡集团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必须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建设好、运行好三峡工程,这永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慎终如始,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地下电站和升船机的同时,把更多精力转移到枢纽运行管理上来,加强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创新思维,励精图志,全面争创一流,不断深第2页共11页化对三峡枢纽和水库运行规律的认识,优化水库调度3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全面提高三峡枢纽综合效益。我理解,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枢纽局作为三峡枢纽的管理单位,按集团公司统一安排,秉承务实、可行的原则,组织编制了《三峡枢纽管理创一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三峡枢纽管理在角色变换后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