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届高三历史学术热点与高考预测时间是回不过去的,但思想常常如一根无形的杠杆把历史撬动起来,从而把某些历史元素重新激活,并对未来的研究产生直接的影响。热点一:中国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热点介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2017年,史学界就此探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一)从历史学的社会性质出发论述历史研究的根本方法。(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的珍贵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三)汲取国外、域外史学的有益经验,加强思想创新、理念创新、表达形式创新、传播路径创新。(四)重建中国历史的叙述结构以及历史书写的新视角。(五)从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构建中国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考前梳理及高考预测:儒学发展与文化自信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创立和发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家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那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的改造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时期儒学的转型和成熟时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更加稳固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儒学的近代转换(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但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用用儒家思想的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不拜孔子,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4)北路军阀出于复辟帝制的目的,掀起“尊孔复古”运动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护身符激进源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的地位。对应习题:对应习题:1、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D)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不断B.儒学受到其他思想的挑战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D.先进文明的历史传承价值2.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A.影响了民间的文化心理建构B.反映出明清社会的风俗良善C.被官方广泛刊刻向全国推介D.成为当时通俗文学发展主流23.1917年,陈独秀在《答俞领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认为(C)A.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B.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C.传统文化存在有益成分D.对东西方文化态度片面4.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这一论述旨在说明(D)A.周文化和希腊文化的相似性B.在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频繁C.东西方文明起源的时间相同D.周文化在中国的文化原典地位热点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区域经济社会热点介绍:“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后,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界对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所带动的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因此,2017年,学界更多地将视野集中于区域经济社会层面:(一)梳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革、衍生对地方区域贸易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连通黄渤海沿岸地区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东海丝绸之路”,由黄渤海沿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