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诸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初识妙文值得关注的几个词:逆旅:客舍,旅店。良:确实,果真。大块:指大自然。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序:通“叙”,畅谈,畅叙。俊秀:英俊聪慧。琼:美好的,华贵的初识妙文本文的几个典故的运用: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初识妙文本文的几个典故的运用: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文意解读大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地把绚丽的文采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我们这些人吟诗,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研读课文1、白天可以“宴”,作者为什么要“夜宴”呢?人生短暂,韶光易逝,及时行乐美景召唤,尽享天伦研读课文2、这是一次怎样的宴会呢?整个气氛怎样?深入探究:这篇课文情感基调是怎样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欣赏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试析此句在文中之作用(结构和主题方面)。•此句乃本文之文眼。承上而启下,在主旨上有纲举目张之作用。•“浮生若梦”承天地乃客舍,光阴如过客之说。下启“古人秉烛夜游”,再引发“阳春召我以烟景”之美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之快事,“序天伦”乐事,“高谈清转”之雅兴。畅快淋漓地表达了相会之快意。探究李白•试辨析之:•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探究李白•原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只是李白常有的说辞,从文中之景与情中,我们读出了一股率真,一份珍惜,一种热爱,对自然,对生命;同时我们还享受到艺术的纯美和一份精神的大餐。话说李白•“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评说李白•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逸、狂、愤、醉--话李白•1、《行路难》•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3、《将进酒》•4、《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5、《月下独酌》•6、《把酒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