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学生齐声回答“年月日”。“同学们,谁能复述一下关于年月日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甲:“一年12个月中有大月也有小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都是大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都是小月。”学生乙:“大月一个月是31天,小月一个月是30天。”学生丙:“还有一个月是特殊月,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一个月是29天。”老师追问:“谁还有补充?”学生甲:“还知道了怎么判断一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是4的倍数的时闰年”学生乙:“但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时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学生丙:“就让年份除以4.能除尽没余数的是闰年,除不尽有余数的是平年”现在老师编一个顺口溜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下总结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还有:平年闰年怎么分,用4去此年份。如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整百倍数要除外,400倍数才能行。年月日(一)教材分析《年月日》这节课的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的感性性经验的上进行教学的。年、月、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实物展开想象。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对年月日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和粗略的经验,但是他们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体会时间时间。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平年或闰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探究主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交流与合作”的快热培养他们。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拓展他们的逻辑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三、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学方法与手段①应用优化整合的教学策略抓住重点,应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②采用课前准备、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四、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提示课题。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幅画面。让学生找出这里在记录事件发生时用了哪些时间单位呢?2、揭示课题这年、月、日。(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探究活动一:观察年历,回答问题。1、合作学习阶段:探究新知时,我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使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然后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如:“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等,小强今年12岁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变成了同学们畅所欲言的地方。2、交流成果阶段:(1)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学生要把自己通过查找、总结、合作交流的学习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出示课件)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并板书:①一年都有12个月。1、3、5、7、8、10、12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每月31天的月份叫大月。4②、6、9、11每个月有30天。我们把每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2③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把2月有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