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张洁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复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并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体会集合图的好处,学会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复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观图或符号感知集合的思想,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对重叠(重复)部分的理解;运用集合图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练习用的几何图形纸片和磁贴。【教学预案】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集合,集合应注意什么问题。(同类型,相对应)师:同学们,听到“集合”两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举例子:集合排队等等。1、欣赏图片:生活中的集合2、小活动:解决课件上的问题(1)同一个集合圈里的必定是同类型的人或事物。(2)集合圈里的,必须是相对应的事物或人。3、做一做:结合导学案将几何图形按要求集合,两个人上台利用纸片和磁贴进行展示。4、脑经急转弯:房间里有两位父亲和两个儿子,却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学生思考回答:这三人的关系是“爷爷——爸爸——儿子”,其中的爸爸既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个儿子。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在学习集合之前学习过与此相关的分类、排列和组合,也见过集合图,但在教材当中,没有关于集合的起步知识,而是一下进入到“交集”的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一不易于整理分类,二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跨越,因此先使学生熟悉集合的意义以及直观感受集合图的运用。二、探究新知【学习目标】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主动参加学习过程。1、课件展示十一月数学之星获奖名单,巧妙设疑,直观感悟:(1)三角形(3个)和正方形(4个)的后面各藏着一个同学的名字,有多少人获得了数学之星?生观察后回答:7人。2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张洁文(2)揭晓名单:纪律之星:黄语锦、朱秀婷、吴环鹰学习之星:林泊辰、汪天心、王柯彬、吴环鹰师:请获奖的7位同学到讲台上来。(3)引出矛盾、质疑:师:诶?怎么只有6个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一个人既获得了纪律奖,又获得了学习奖。2、请获得纪律奖的同学在讲台左边集合,获得学习奖的同学在讲台右边集合。师:既获得了纪律奖,又获得了学习奖的同学应该站在哪里?(1)引发问题矛盾冲突,学生想办法解决。生:站在中间。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同学的名字归纳到集合图里,可以怎么表示?(2)生动手操作,在练习本上画图。师巡视检查。利用PPT课件展示集合图的变化:纪律之星学习之星黄语锦、朱秀婷林泊辰、汪天心、王柯彬吴环鹰吴环鹰重复的人放在中间纪律之星学习之星黄语锦、朱秀婷吴环鹰林泊辰、汪天心、王柯彬(3)吴环鹰是既获得了纪律奖,又获得了学习奖的,但是将她的名字写在了中间,反而使得两边都没有她的名字了,怎么办?3、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们重新来观察第一幅图,相同的地方在哪里?生:都有吴环鹰。师:为什么上来领奖的不是7个人而是6个人呢?生:因为她既获得了纪律奖,又获得了学习奖,重复了。师:我们能够用集合图表示出重复的部分吗?学生提出想法、自主修改绘图,加深理解。纪律之星学习之星黄语锦、朱秀婷吴环鹰林泊辰、汪天心、王柯彬(对学生的想法和画图予以肯定,并引入韦恩图的名称)你们知道吗?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科学家创造的。你们刚才也像科学家一样,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4、课件展示表格整理成为韦恩图的过程:重复的名字放在两个集合图重叠的部分(这一过程要让学生读图来说一说)生:纪律奖有3人获得。学习奖有4人获得,其中有1人重复。5、变直观为抽象,计算获奖人数。(1)根据学生描述列式,引发新的矛盾:站在中间,位于圈外,那我还能拿到星吗?3海口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