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课型新授课日期执教人课时数4教学目标1.知道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能准确识别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2.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体验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3.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4.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计算,体验规范的解题格式。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前准备有关演示实验器材、有关课件。教学进程课堂调整一、引入:请学生回顾前面几堂课中所观察过的几个反应,并将这些反应用反应表达式写出来,观察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从问题引入课题。二、新课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组织学生分析: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硫在氧气中的燃烧、碳在氧气中的燃烧、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双氧水分解、高锰酸钾分解、氯酸钾的分解、水电解等反应,请学生将这些反应分成两种类型,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在学生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P60的填空。从而使学生明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同时提醒学生这两种反应类型都是基本反应类型。2、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当往水里加入盐得到盐水的溶液配制过程中,大家曾经知道了“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的基本质量关系,那么当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变化过程中,磷的质量加上氧气的质量等不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呢?请学生思考并假设可能的结论,并讨论如何检验假设。演示实验:完成P61图2-32及图2-33所示的实验,请学生观察化学反应发生前后,天平的平衡状况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结果能支持前面的什么假设?在此基础上再给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明:这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请学生分析:在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时,往双氧水中加入了二氧化锰,则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是不是分解反应?为什么?糖溶解在水里形成糖开水的变化是不是化合变化?为什么?判断并说明理由:A、一张纸燃烧后“消失”了,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提问:20克双氧水和5克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多少克?根据学生的错误回答,顺势提醒学生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这个关键。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用模型的方法来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亦可借助软件“质量守恒定律及微观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巩固:A、3个X2分子和1个Y2分子反应生成2个R分子,请推测R分子化学式;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此你可推测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吗?3、化学方程式直接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给出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组成: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要求配平)。以水电解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A、根据反应事实事实,在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中间用短线连接,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号连接;B、配平化学方程式后改短线为“+”;C、说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催化剂、高温、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该气体的化学式右边注上“↑”符号;如果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沉淀,则在固体(沉淀)的化学式右边注上“↓”符号。)(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须正确;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生成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标明。)通过举例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最小公倍数法、奇偶配平法、观察配平法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请学生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