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3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ü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中,正确的是A.3d94s2B.3d44s2C.3d104s0D.3d83s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3d轨道的能量小于4s轨道的能量D.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4.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ABCD5.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下列关于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R的氧化物一定能溶于水B.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H2RO3C.R是非金属元素D.R的氧化物一定能与NaOH溶液反应6.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能级原子轨道呈球形,处于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原子轨道呈哑铃状,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D.p能级原子轨道与s能级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都随能层序数的增大而增大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8.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则X、Y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A.X:3s23p1Y:3s23p5B.X:3s2Y:2s22p3C.X:3s23p1Y:3s23p3D.X:2s22p3Y:2s22p49.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10.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A.NaP>AsC.O>S>ClD.Si>P>Cl6.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11、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Li2SO4难溶于水B.Li与N2反应产物是Li3NC.LiOH易溶于水D.LiOH与Li2CO3受热都很不分解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13.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键,一个键,它们分别是()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14.下列各组微粒中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A.CH4、NH4+B.H2S、HClC.CO2、N2OD.CO32-、NO3-15.氯化硼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它能水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B.氯化硼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C.氯化硼分子呈正三角形,属非极性分子D.其分子空间结构类似NH316、常含有磷化氢。它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B.PH3是非极性分子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D.PH3分子的P—H键是非极性键17.最新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火山爆发,是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COS),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结合已学知识,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羰基硫属于非极性分子B.羰基硫的电子式为C.羰基硫的沸点比CO2的高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18.(2011·海南琼海高三一模,20-Ⅰ)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S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