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人尊他为“”。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2)行拂乱其所为()(3)人恒过()(4)而后作()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通,意思:(2)困于心,衡于虑通,意思:(3)入则无法家拂士通,意思: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行拂乱其所为古义:今义:(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5.本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上的名人的事例,这六位人物的相同之处是什么?6.文中认为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练,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和成就。请紧扣这一论点,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7.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8.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不同见解,阅读西面的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谈你的看法。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9.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假如班里要就这个问题召开一次辩论会,请你查找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参考答案1.孟子•告子下战国亚圣2.(1)田间、田地。(2)扰乱。(3)常常。(4)奋起,指有所作为。3.(1)“曾”通“增”,增加。(2)“衡”通“横”,梗塞,不顺。(3)“拂”通“弼”,辅佐。4.(1)古义:违背。今义:拭去。(2)古义:这。今义:表示判断的动词。(3)古义:好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5.都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难之后,成就了非凡的事业。6.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7.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有的人发愤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难者自身,应该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材,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8.不论就一点谈还是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