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59-60。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2.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高和底的定义,会画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教具学具:课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教学过程:一、引入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1)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什么平面图形呢?(学生回答,教师重复)我们这节课将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三角形是平面图形学习的延续】(2)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里有三角形?(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课件补充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2.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里都有三角形呢?我们来用一个游戏看看它有什么秘密。比赛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现在我们来一场比赛。这里请四名同学上台,分别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长方形等,拉变形的获胜。拉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同学轻松拉变形了,而拉三角形的同学怎么拉也拉不变形,是什么原因呢?质疑是他的力气大吗?交换拉一拉试一试。【四边形不稳定,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广泛应用三角形的原因,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了解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征)。【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达到迁移学习目的,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在画图的过程中思考,你是怎样画这个三角形的?学生画完后,教师演示画三角形,每画一条线段提问老师画了什么?(一条线段,两条线段,三条线段,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我们刚才画了三角形,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学生可能会用它的特征来描述,教师要引导:对事物的定义要去掉非本质特征,保留本质特征)顶点和角都是怎么得到的?(由边相连得到的)边才是关键的,边是什么线?(线段)有几条?(3条)怎么样才形成三角形?(……)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引导学生理解围成的含义(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2、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问: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课件演示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角。顶点顶点顶点角角角边边边(1)辨一辨,进一步理解概念。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并说出为什么?【设计意图:“三条线段围成”比较抽象,学生通过辨别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定义。】(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用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更换字母,让学生来说一说。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学习过底和高?(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做出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通过对比、迁移学习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呢?(学生先叙述概括,教师补充)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设计意图: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学习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高和底,三角形的高和底与它们相似,所以用迁移的学习方式学习三角形的高和底】加强垂线、垂足、垂线段的理解。(2)判断下面三角形中的虚线是不是三角形的高,并说说为什么?【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高和底的定义】其中最后一个图形,如果学生有不同答案,再次理解高的定义,并引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过三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段,可以做三条,所以三角形有三条高。3、学习画高。BCAFGE大家前面都画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给你的三角形画一条高,四人一个小组,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画高的方法,看谁画的又对又快。学生完成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