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菏泽市牡丹区马村小学教师——祝艳丽【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103——105页的内容及两道练习题(龟鹤问题、人狗问题)。【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解决这类问的方法包括: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鸡兔同笼”集题型的趣味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画图、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学情分析】“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古代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一方面意在让学生感受丰富的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这类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通过经历猜测、列表、假设、推理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是很强,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情景感受,化繁为简、猜测、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学生参与探索活动。使学生借助展开想象,促进数学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假设的方法需要经过假设把鸡和兔划归为一种,先算出鸡或兔假设后的脚,通过和实际的脚进行比较,寻找到假设和实际脚数的差,然后依据每只鸡和每只兔脚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从而得出鸡或兔的只数再推算,思维含量极大。教学的难点也在于此。有些学生通过“奥数”学习已经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多是机械记忆了一些解题的模式,并不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还有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初步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和体验用列表法和图解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渗透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图示法、假设法等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具学具】课件、表格。【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很聪明,也很好学。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上课,我感到很高兴。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年龄的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把老师的年龄给猜出来。生:32岁。师:小了。生:40岁。师:大了。生:38岁。师:还是大了。生:35岁。师:你太棒啦,老师今年正好35岁,来我们为这位同学鼓鼓掌。师小结:看来呀,猜测的方法的确能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呀,猜测的方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也经常用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它也用到了猜测的方法。板书课题(鸡兔同笼)【设计意图】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这一游戏,学生感觉很有趣,通过先猜测,再到老师这儿来验证,发现不对再调整猜测,再到老师这儿来验证,最后发现对了。通过这一游戏,学生获得了猜测的思想,为下面大胆地猜一猜《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探究新知(一)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师:大约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