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读“纵”等6个生字,会写“捕”9个生字;掌握“辉映”等7个词语;积累描写月夜美丽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知道詹姆斯·伦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二、初步了解课文。1、生字读音。这篇课文的生字很多,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课件显示: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师依次指导“剧”“跃”“抉”“挣”“获”等字,帮助学生学习。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阅读课文。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练习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4、指名读。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第二课时一、导入。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3、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分角色读)4、父亲的情感。(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2)交流与指导。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3)讨论。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5、揭示中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三、课堂小结。填空:作者从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四、拓展训练。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两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