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表达形式,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清故事中的故事的层次。2.掌握“寒潮降临”“腾空而上”“塌陷”等生字词。3.根据书后习题,引导学生学会简要复述、创造复述的方法,能创造性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4.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批注,品读故事,感受老天鹅“英勇”的形象。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故事,感受老天鹅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品质;能有感情地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课前准备:制作教学PPT。教学设计:板块一:听故事,读课文,发现叙述特点。1.师:喜欢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个《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出示PPT: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2.喜欢么?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打开课文纸,自由大声地读一读,想一想这个故事和老师讲的有什么不一样?3.学生交流。(课文中讲了斯杰潘老人向作者讲了这个故事。)4.同学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很特别,由故事中的人物来讲故事,故事套着故事。板块二:检查字词,巧妙运用词语,简要复述故事,。1.这是个外国故事,里面有一些词语比较难读,谁来读读:[出示词语:俄罗斯贝尔加湖畔斯杰潘]2.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出示词语:寒潮降临号子扩大腾空而起塌陷边缘]相机提示:腾空而起(后鼻音、意思:“腾”是生字,右下是个“马”字,原来是指像马儿一样奔腾跳跃,后来引申为“上升”的意思。),边缘(“缘”特别右上部分容易错,拿出手来一起跟着屏幕写一写。)3.看看能选用其中的词语,填一填么?[出示:有一年初春,(),冰封贝加尔湖面,一群天鹅找不到食物。突然,一只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扑打冰面。在它的感召下,整群天鹅都投入了破冰工作。终于,冰面(),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天鹅快乐地在水里捕食着鱼虾。]4.学生交流:寒潮降临、腾空而起、塌陷5.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学生读时,插入:这是故事的起因,这是经过,结果是——)6.总结: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其实是一种简要复述的方法——。(板书:复述简要)板块三:品读故事,感受形象,学习重复性复述。1.一个好的故事,总会感动你、震撼你!这个故事里故事里最打动你的人是谁?(板书:老天鹅)斯杰潘老人称它——“破冰勇士”。(板书:破冰勇士)你怎么理解“勇士”?(勇敢的战士)2.课文的第5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老天鹅破冰的场面,[出示第5自然段]可是这段文字里却没有一个出现“勇”字!拿出笔,去静静地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句子读到了“勇”就把这“勇”字注在旁边。开始。3.学生默读,批注。4.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交流预设:“重重地”:这么重,身体该有多痛呀!真勇敢!“沉重的一击”:它是把自己柔软的身体当作破冰的武器,多么英勇的战士啊!“冰面都颤动起来”:同学们,贝加尔湖可是俄罗斯最大的淡水湖。严寒的冬季冰层差不多有一米多厚。即使在初春,也有一二十厘米厚。要想破它,何等容易?老天鹅却靠胸脯和翅膀让它颤动,这是何等的英勇!读好它。“腾空而起”:飞得越高,打下来的力量就更大,明知会受伤,依然腾空而起,读出它的英雄形象。“石头似的”:你心目中的天鹅是什么样的?像石头吗?下落速度快、力量大;老天鹅的意志与决心像石头一样的硬。这就是比喻的精妙之处呀!石头是没有生命,没有疼痛的,而老天鹅可老天鹅是有生命的血肉之躯啊!只有真的勇士才能如此!“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预设:如果学生先说到这:要想真正读懂这二次、第三次,要先走进第一次破冰)先不说,带着你的感受读,看看我们能不能听出来有不同的感受吗?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痛,一次比一次伤害大,但它却毫不在意!多么顽强的破冰勇士!5.小结:(将学生读到表现老天鹅疼痛的词语点红)你们品读的这些词都很有份量呀,这些词里都隐藏着老天鹅忍受着得巨大的疼痛,更蕴含着它无比的英勇与顽强。6.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7.齐读。8.[出示插图。]你能不看书,看着这插图,给我们讲一讲老天鹅破冰的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