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3)、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做出简单判断。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数据收集过程,发展学生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难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了“探究式”、“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一)、忆一忆(1)什么是全面调查?(2)全面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什么?【设计说明:故而知新,为本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二)、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欣赏图片,提出问题:1、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考察某批炮弹的杀伤半径,我们应该一个一个试吗?这些问题能不能用上节课学习的全面调查来解答?引出新课题__抽样调查【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与全面调查的不同,为下一环节归纳新知作铺垫。培养学生的比较与表达能力。】(三)、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以上的题中,如果用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而且具有破坏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板书课题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2、练习:下面调查中哪些用全面调查?哪些用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的?(1)为了了解我校七年级学生每天的睡眠情况,在我班作调查。(2)为了了解我班学生每天的睡眠情况,对全班同学作调查。上面问题中,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是什么?【设计说明:在此环节学生通过比较及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复习了全面调查,问题的引入为接下来所学内容作铺垫。】3、讲一讲(根据学生的回答,规范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设计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既自然又容易接受。】(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我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3)为了了解七年级在期中考试中的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设计说明:感知总体、个体、样本各指的是什么,并能准确表述出来,用以巩固新知识。】(五)、师生互动再探新知通过图片清楚地比较总体与样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抽样的注意事项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代表性是指总体中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并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要保证被调查对象的数量,让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设计说明:总结是最好的求知之道】(六)、再创情境拓展提高多媒体展示一些青海省美丽景点风景,以旅游为例,了解游客对我省旅游期间对吃、住、游、行、购等方面的不满意情况进行调查。【设计说明: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旅游风景出发探求数学问题,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地进入角色。】在这个问题中应该进行什么调查?抽取多少名游客进行调查比较合适?被调查的游客又如何抽取呢?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