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抽样调查与分析教育现象抽样调查与分析 凡应用统计,收集数据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之一。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便于实施,在教育和其它社会科学讨论中受到重视,可以说是使用较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受讨论者的主观影响大,缺乏概率抽样理论的支持。其中一个缺点是讨论者预期有怎样的结果,他就可能找出适宜的典型或重点,去得到支持他的数据。这种数据统计的结果外推力、概括力低,即外部效度低,不注意这一点,难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普查〔即全面调查〕似乎没有这个问题,但大范围普查的缺点是花费大、进度慢、不易实施,况且由于工作人员多,可能增加人为的过失。所以除非讨论的目标总体不大,或者确实需要每个个体的详尽数据,否那么抽样调查比拟适宜。抽样调查技术和概率抽样理论在最近半个多世纪得到了迅速开展与普和,在生发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抽样调查的许多方法难以在教育讨论中实施。随着交通、通迅条件的改善,尤其是教育情报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抽样技术将得越来越多的有用,从而带动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抽样调查可粗略地分为两类:描述性的调查和分析性的调查。描述性调查的目的是要获得有关大的群体的某些信息。如全省收看某个电视教育节目的总人数,文盲中男子和女子的总数和其占相应人口的比例。分析性调查是对总体内不同的个体进行比拟,或对总体的不同指标〔即变量〕进行比拟,以便发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联系,并形成或证明发生这些差异或联系的原因的有关假设。如对高考成果作相关分析或因素分析。简单地说,描述性调查主要是根据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分析性调查主要是用样本代表总体进行推断。前者更多地关注抽样方法和推断的精确度,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 目前主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双重抽样、抽子样本、等等。其中,简单随机抽样是抽样理论的根底,其它抽样方法一般都在某个阶段包括有简单随机抽样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抽样方法的原那么是:抽取样本要容易,估量方法要简单,估量量要准确,对估量量的方差有一个估量。对于教育现象,整群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整群抽样、等距抽样比拟适宜。下面我们着重评述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以和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一、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普通概率统计教科书上都会提到的从含有 N 个个体的有限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