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家(节选)作者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他的笔名很多,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家》的创作背景●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五四”新思想的影响●长兄李尧枚自杀《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名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才改名为《家》。1938和1940年,巴金又继续顺着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三部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总体的构思,写作时间先后的间隔很长,每部作品各有其独立的结构,可以分开来读;但写作过程中又兼顾到各部有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的小说。在这三部作品中,《家》是关注度最高的。《家》矛盾分析●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以高老太爷为主的封建家族代表,把掌控别人的命运看成是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力。对于觉新三兄弟,最明显的便是对他们爱情的干涉。觉新和梅芬相爱,封建代表们却因为自己牌桌上的恩怨而棒打鸳鸯;觉明和琴,他们不同意,最终逼迫觉民离家出走;觉慧与鸣凤相爱,高老太爷却意图把鸣凤送给自己的好友冯乐山为妾,最终导致鸣凤自杀。面对这样的情况,受过新思想影响的青年们都感觉到痛苦,并开始试图反抗。作者通过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向社会宣告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封建大家长与封建代表们及封建代表们之间的矛盾。作为封建大家长的高老太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出现四世同堂的美好情形,希望自己的权威,自己的统治能使高家世代兴旺。然而儿孙们却越来越不按自己设计的路走,就连一向对自己唯唯诺诺的儿子们也在外建立小公馆,并带来一身的债务,这势必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高公馆是个封建大家族,几代人,几屋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家尔虞我诈,觉慧认为这已不是一个家了。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觉新与觉慧之间的矛盾。他们都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新青年,都认识到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然而,由于觉新本性的懦弱,以及所处的环境,让他一直采取着”作揖主义”,帮助封建代表们维持着家族的封建秩序。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也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不能忍受觉新的做法,特别是鸣凤的死让他坚定了离开的信念。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关于是否反抗封建的矛盾。《家》人物分析《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高公馆封建统治者接受者反叛者《家》里的封建统治者⒈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物,如高老太爷、克明等。⒉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物,如克安、克定等。封建《家》的承受者⒈不甘于“命运”,敢于反抗,如鸣凤。⒉逆来顺受,默默的承担起封建社会给与的痛苦,如瑞钰、钱梅芬等。鸣凤鸣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美的劳动妇女之一。她自从被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女领进高公馆,就开始了她那备受欺凌的折磨的苦难生活。这个外表柔顺的少女,内心却有着反抗的精神最后以投湖自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及对万恶制度的悲愤抗议。瑞钰和钱梅芬她们是有着相似命运的女子,被封建制度支配着,被迫接受自己的“爱情”与“生活”。虽然说瑞钰比较幸运,遇到一个不错的丈夫,但在这样腐朽的家庭中,便注定了她不幸的结局。她们都逆来顺受,并在这种残酷的打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她们逆来顺受的结果便是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反叛者在《家》里,有一群怀有新思想,并且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的年轻人。他们渴望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