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王朝的建立的建立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名叫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也是一名军事家。唐太宗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长子李建成太子589-626次子李世民秦王598-649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齐王603-626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公元公元626626年,玄年,玄武门之变两个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月后,李世民即位,即位,627627年改年改元元贞观贞观。。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重视州县地方长官的人选,提高了地方官的素质。(2)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3)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4)唐太宗还重用贤才,虚心纳谏。重用的主要人物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虚心纳谏善于用人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杜如晦(585~630),唐代名相。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史。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在太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故有“房谋杜断”之说。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魏征选贤任能谏臣“贞观之治”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开放社会安定开放国力逐步加强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小结唐太宗4、用人制度: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2、经济: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重视州县长官选拔3、民族关系:抵抗外族骚扰,加强民族友好往来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贞观之治阎立本《步辇图》(唐太宗接见求婚使者)吐蕃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作用(影响)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当堂检测: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A、唐高祖李渊B、唐太宗李世民C、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A、笼络人才B、维护封建统治C、做一代名君D、减少决策失误CBB4、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5、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①西晋②西汉③东汉④隋朝⑤唐朝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④6、“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CCC8.“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他”是谁?(2)“他”引用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3)你能举例说明“他”是如何处理“舟水”关系的吗?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