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周恩来外交故事之一一位美国记者采访时,看到周恩来总理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这位记者故意询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风趣回答:“这支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顿时哑口无言。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基本方针方针含义“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③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国家性质等决定外交政策3、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①世界形势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①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②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意义:有利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周恩来外交故事之二周总理在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美国记者指出两国地图在边境珠穆朗玛峰这一段的画法不一致,并提问:“关于埃佛勃朗峰(即珠穆朗玛峰)的问题,是否意味着由中尼两国来平分这座山峰,尼泊尔是否同意?”周恩来立即回答:“无所谓平分。这座山峰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不是你们所说的把我们两国分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内容:评价:周恩来外交故事之三日内瓦会议期间,为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周恩来指示安排给外国记者播放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代表团同志将剧情写成十几页的说明书,将片名译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周总理直摇头:“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周总理提出:在请柬上写上“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放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一名印度记者惊叹:“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能拍出这样的片子,说明中国的稳定。这一点比电影本身更有意义。”新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威胁(1)背景:(2)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达成了《日内瓦协议》,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周恩来外交故事之四1955年4月,周恩来率团准备从香港搭乘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国民党特务买通清洁工在飞机上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周恩来因缅甸总理邀请临时取道缅甸赴万隆。而另一路人马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赴雅加达,起飞约5小时后炸弹爆炸。事后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中多数人建议周恩来不要去出席亚非会议。周恩来处之泰然,向中央和关心自己安全的爱人邓颖超明确表示:文仗如武仗,临阵不换将嘛。4月16日,周恩来出现在雅加达机场。同: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1)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么?4、万隆会议(1955年)促进了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为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创造了条件(2)万隆会议的意义依据政策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1、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根本目的是:A.和美国展开对抗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提高国际地位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20世纪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