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张思德简介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hóng鸿毛鼎铭追悼会哀思dǐngmíngdàoāisī◆思考讨论: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思考讨论: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重于泰山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根据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第二段:接着讲了人的();第三段: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第四段:又讲为人民服务要(),(),();第五段:最后讲()的目的。学海导航(第二段)句子对比: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学海导航(第二段)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学海导航(第三段)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3、每句说的是什么?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学海导航(第四段)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3、各层层意背诵:①()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我们()。②(“”)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