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自主管理的主角自从我校进行“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研究以来,我响应学校号召,本着稳妥、务实、严谨的精神,和其他班主任一道积极进行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成长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本课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尝试,获得了一些体会。笼统得讲,一句话,“让学生成为自我成长的主角”是我尝试最大的感触。一、班级学生的管理现状分析目前,大部分小学的班级管理都依靠班主任或班主任培养几名“小干部”来管理。我就用这种办法进行尝试实验。就我们班的管理情况来看,用“小干部”管理“群众”,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小干部人数少,工作能力不强,造成多数学生呈“游离”状态,他们的能力没有普遍得到提高,这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是相悖的。并且,实行小干部管理制度后,由于种种原因,班主任未能处理好教师、小干部、普通学生之间的责任关系,使班级日常管理存在种种弊端,存在着随意性、放任性、包办性的问题。导致管理目标难以落实,计划停留在纸面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小干部作用也没有发挥好,这对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又设置了人为障碍。这些陈旧的、不当的班级管理方法,必须予以变革。二、对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认识1、对学生自主管理的认识。班级是培养人的场所,应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促使学生在体魄、学业、品德等的健康发展。学生自主管理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调整学生的内部管理机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并学会班集体的学习、工作、活动、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养成自主管理的能力,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发展健全主体人格。2、对班主任角色的重新认识。班主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责任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班主任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教师本人要对自己重新定位。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换、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班主任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家校关系的协调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策划者和指导者,不再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和操作者,班主任老师的身份已经由台前转到幕后。3、对学生角色的重新认识。根据主体性原则,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角是学生本人。班级自主管理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力的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我发展。其次,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潜力,了解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了解他们的自我展示和渴望成功的愿望。因此,应从每个学生的实情出发,放手让学生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自主管理。为学生提供自愿选择、自我表现和发现自我的条件,更确切地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三、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些做法1、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值周值日班长轮换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唤起学生自我管理信心,我班设班长二人,一人为值周班长,一人为值日班长。每周设值周班长一人,负责当周班级管理工作,利用班会时间总结当周情况并安排下周重点工作,组织值日班长进行每天工作交接。每天设值日班长一人,负责管理班级当天的日常事务,与第二天上课前进行工作交接。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的管理表现与管理水平,与期末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挂钩。学生干部轮换制,为每位同学创造了参入管理、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从而在实距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职责与义务,真正地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大局观念。2、在管理职责上明确班级管理工作分工。我把班级管理任务分解为:班务管理、学习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五个方面。按职责设立了班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