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上传:吴伟芳更新时间:2012-5-2716:45:41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书籍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中《教师博览》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细看发现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如同《教师博览》的封底介绍,这本杂志是教师手中的“读者”,所有的文章都跟教育有关,内容非常丰富,包罗古今中外,既有教学反思、教育感悟、教育理论、教育故事、教学技巧,也有最新的教学改革和动向,对启迪教师思想、开阔教师眼界、丰富教师精神生活有很好的帮助。其中一期《教师博览》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文章有一篇,“改分”。“改分”是一篇读来让人禁不住掉泪的好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师开始时“想当然”的简单想法和敬业的精神更体现了一位小男孩的刻苦学习和对母亲深深的爱。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刘晓亮上次月考考了全班最高分75分,他请求老师把分数改为90分,带着强烈的“责怪”心理,老师答应了改分,“反正是班上第一,加也无所谓”,不过老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条件,“下次要考年级第一”,但老师心里产生了这个学生有虚荣心的想法。期中考试刘晓亮考了满分100分,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再次请求老师改分,这次是把分数改少,由100分改为95分,并且怎么也不肯告诉老师其中的原因,这让老师如坠五里雾中,关于虚荣心的看法当然也烟消云散,在强烈的责任心和好奇心的驱动下,老师在家访中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刘晓亮的母亲已病入膏肓仍然牵挂着孩子的学习,时刻鼓励着孩子积极向上,并承诺直到孩子考了满分才“舍得”离开人世。刘晓亮月考尽管是全班第一,也许是试卷难度大的原因只有75分,这是一个会让母亲难过并难以接受的一个分数,因此他请求老师改为90分,而第二次从100分改为95分,只是为了让母亲心中还有一份牵挂和期待,能多在人世间陪伴他一段时间。文章中对于刘晓亮的外貌描写只有寥寥数笔,“瘦小的身子”“黄而白的小脸”就可看出他艰辛而窘迫的生活状况,“忽闪着乌黑溜圆的双眸,坚定的咬咬嘴唇”又体现出了他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如同作者一样,我读这篇故事时,也是“心头发热,鼻子发酸”,我相信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并不缺少这样的感人故事,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和发现。《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愿《教师博览》同样成为你我人生成长中的一片“沃土”。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德兴市黄柏中心小学汪有娟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下心来读一读《教师博览》,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裨益。《教师博览》中有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有课改先锋的经验介绍和优秀案例;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客观深入的分析;有介绍国外师生生存状态的报道;还有教育时事新闻等等。当我在备课或评卷感到疲乏时去阅读,让自己放松一下;在遇到一些困惑无能为力时去阅读,寻找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去慢慢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总之,《教师博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从中我得到了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1.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要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师不是一名教书匠,教师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把其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养成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的专业能力。1.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