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教案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了解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我说一下这位作家的信息,大家猜一下他是谁?他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写了很多为世人所喜爱的作品,主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大家猜的出来他是谁吗?那大家再来猜一下这位大文豪的长相怎么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二、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托尔斯泰。2.熟读课文,积累并掌握重点字词。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三、初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1.划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你不懂的生字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1.学生提问,不懂的其他人解决。随后老师解决。写黑板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解释下列词语。胡髭(zī)长髯(r2n)鬈(qu2n)发黝(yǒu)黑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ɡù)轩(xu1n)昂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尴尬(ɡ1nɡ4)锃(zènɡ)亮甲胄(zhòu)粲(c4n)然盎(4nɡ)然2.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四、精读1-5自然段学生轮读1-5.带着问题听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来刻画托的外貌的?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1-须发2-面部轮廓结构3-面部特征4-长相平平5-拜访者的态度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的样子。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作用: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的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比较插图)比喻的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特征。夸张的效果:(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特征突出,形象鲜明。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夸张的方式包括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种1.扩大夸张。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的事物住上(高、强、快、多等)处说。托尔斯泰这双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2.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低、弱、慢、少等)处说。就这么个侏儒!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中,把后出现的事当成事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如:他酒没进口,人早就醉了。1、要以一定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如: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这句夸张因脱离实际,难免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2、要表述明确。如: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教案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解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二、研读与赏析精读课文6-9自然段,采用轮读或齐读的形式,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是如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用笔划出相关的语句。2.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他的眼睛?1.明确:①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