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难点:光的折射在实际问题上的研究,如折射使池水“变浅”等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学生:盛水的水槽、激光笔、蚊香、空烧杯、纸杯、彩色粉笔、硬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引入;设疑,(3min)1、复习光的反射2、提出问题:为什么腿变短了?1、练习2、欣赏照片思考“腿变短”的可能原因。创设情景,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新课教学学生分组探究,归纳实验结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教学重点)(25min)一、提出问题: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它将沿什么方向传播?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2、光从水射入空气三、巡视学生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重点引导: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什么地方发生偏折?2、发生偏折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3、光线垂直界面入射,传播方向如何?四、板书:一、学生猜想;二、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三、学生分组实验1、通过自主实验和互动合作,观察、分析、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由于学生对物理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正在初步形成,各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可能出现对实验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是不明确观察和实验的目的。因而在实验中需要1、创设情景,通过“探索---自得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2、重视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愉快中“探究--自得”,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感受和发现科学家们探求科学真理所运用的方法,体现科学精神。1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3)、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4)、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老师注意给予一定的引导。)2、交流和归纳结论:实验完毕,请学生演示实验得出结论(让两组来展示,一组用光路图来表示,另一组演示实验并归纳实验结果。)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得出光的折射规律。4、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三、实例分析(5min)1、解释筷子“折断”的原因2、看短片,“浅水淹死人”1、对实际问题的分析。2、讨论,在日常生活上遇到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拓展体验(5min)1、欣赏生活中的折射现象2、指导学生看48页的科学世界《海市蜃楼》3、指导学生实验“硬币浮起来”。1、体验折射现象的美妙。2、实验“硬币浮起来”,感受折射的有趣。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五、学以致用(5min)讲解练习练习,联系实际并能运用所学解析实际问题。增强解题能力六、小结,布置作业(2min)布置作业:1、书)p481、2、3在你探究光的折射实验中,要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你认为实验还能有哪些方面的改进.对本次实验探究,你还有你自己其他的想法吗?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