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教学中的偷懒艺术VIP免费

语文教学中的偷懒艺术_第1页
1/2
语文教学中的偷懒艺术_第2页
2/2
如果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我要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便是两个字――“偷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偷懒”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备课时“偷懒”。语文教材上的课文不一定都是学生所喜欢的,也不一定都是某一位教师所擅长的,这样课文的选择取舍便成为必然。我们不能不管学生的好恶一味灌输,也不能不管自己究竟能不能吃透教材便按照教参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我们要做的是备课时便加以选择,对那些学生都不感兴趣的过时了的文章和教师特别讨厌的讲不出新意的文章跳过不管,集中精力备好精彩文章的课。这样不但备课时省下不少精力和时间,同样也为讲课誊出更多有效时间。事实证明,新老教材交替的过程中,那些老教材上我所放弃不备不讲的课大多已为新教材所摒弃。二、讲课时“偷懒”。讲课时的“偷懒”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备课时有选择性,便省下了不少课时用于搞学生喜欢的活动,比如演讲赛、辨论赛、语文知识抢答赛、成语接龙比赛、名句名篇背诵抢答赛等。这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少费许多唇舌,一旁“偷懒”;对于学生而言,发挥主体作用,踊跃参与,乐在其中。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知识要比一味听教师枯燥的讲解获得的知识多得多。所以我把搞活动叫做“旁敲侧击,歪打正着”。二是讲课时要遵循“必讲的要精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的原则,尽量少占用学生的宝贵时间。一节课40分钟,尽多讲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讨论、质疑。这比起“两头出前檐”的讲法来可谓“偷懒”多了。三是教师适时退下讲台,让学生过一把教师瘾。对有些浅易的课文,先组织学生分小组预习研究,然后让他们推荐一名学生充当老师给其他学生讲课,这样教师又可以袖手旁观“偷着乐”。当然不是每一课教师都可以“偷懒”,也不是学生讲完后便不再管了,对于学生没讲到的地方还要适时补充。三、批改作文时“偷懒”。实践证明,教师全批全改,批语大同小异,与其说给了学生自信,不如说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我的做法是作文要统览,然后找出共同的优点和突出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课堂上评讲,以及统计出优的、差的名单即可,详细的眉批、旁批及总批语还是留给学生,可以“一人多改”,也可以“多人改一”。这样学生在品评别人作品的同时,吸取他人优点,摒弃自己缺点,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和鉴赏能力。学生也乐在其中,不知老师此时正在“偷懒”呢。四、辅导时“偷懒”。语文的辅导有别于其他学科,早自习以读背为主。当然也有学生利用辅导时间问一些平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当遇到学生问某个字怎么读是何义时,我总是说“还是你自己查查字典吧!”凡是学生通过工具书能查到的知识,我一般不直接予以解答,而是逼他们自己动手去查,去找答案。这样教师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多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勤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五、评讲时“偷懒”。评讲试题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很认真细致地准备材料,旁征博引,课堂上延伸很多。这样也有弊端――只从教师主观经验出发而忽略了学生实际。我在评讲试卷时又懒了一次――让学生上台讲,讲答案,讲思路,然后再对症下药,适当补充。我的原则:任凭面面俱到,不如正中要害。总之,教师的“懒”是为了逼学生“不懒”,教师在课堂上少占用时间不等于在课下少钻研。这便是我所说的语文教学中的“偷懒”艺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偷懒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