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让学生接受教育的礼物----浅谈自己的教学路十几年的教学中,从步入讲坛,到现在的教学成熟,我总是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这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单凭教师按照现成的教材而脱离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任凭老师怎样作秀,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纵观自己的教学之路,刚开始也走了很多弯路,从最初的课堂工程到课程改革,自己不断玩花样,变新招,但没有收获,因为自己面对的是偏远山区的孩子,是一群渴望知识,但受父辈影响而又一无所知,处于闭塞环境的天真的孩子。渐渐的,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自己慢慢从身边的数学入手,从学校和本班的学生能够熟悉的事例入手,把教材中的应用题变成他们熟悉的身边的故事,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但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兴奋不已,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熟悉的人和事,大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激起了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感到了备课就是备环境,备目标,针对学生的备内容,只有将经验和实践合二为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特色教育,用爱和切合实际的方法与内容投入四十分钟,才能收到和达到自己的期望,才能获取成功的喜悦。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